文/邑曉
撒哈拉由何而來?
她說,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說到沙漠,浮現出來畫面是漫天黃沙、駱駝成群、夕陽西下頗有一番王維在《使至塞上》描繪出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韻味。
撒哈拉沙漠約形成于25萬年前,是世間僅次于南極洲的第二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看完介紹,第一個疑問是這樣的地方能住人嗎?
三毛僅僅因為無意間翻到一本美國的《國家地理》雜志,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心中的那份游子意蕩開來,一發不可收拾,無法解釋,屬于前世回憶的鄉愁,就莫名奇妙,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心心念念今生今世一定要來到這個地方,不是旅行而是旅居。
她真的做到了,給她勇氣的是那時還不是她的丈夫的荷西(西班牙人)。
她的大漠之行得益于荷西的無條件支持,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得知她有這個心愿,荷西便一聲不響的在撒哈拉申請了一份在磷礦上班的工作,先去撒哈拉“試試水”,安排好一切,靜靜等待她的到來。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她說,當初堅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人是我,而不是荷西。最后長期留了下來,又是為了荷西,不是因為我。
讀完這本書,我能感受到她個性十足,灑脫,我行我素,隨心隨性,心純如水,卻也自由自在,生活中還有一絲小幽默點綴著沙漠里枯燥和孤寂。
1
世人都以為她特立獨行,卻不知道她只不過是隨心而生。
三毛本名陳懋(mao)平,小小年紀她嫌懋太難寫,就干脆不寫了,直接改名陳平,是不是很有個性?
幼年時期的她就酷愛啃書,初中時期幾乎看遍當時市面上世界名著,有主見的她又怎會將自己桎梏在枯燥無味的全日制學校的正統教育里,所以初二那年她毅然休學,父母擔任其了她的家庭老師,詩詞古文、英文學習不僅功課沒有落下,而且為日后的寫作和旅行之路打下了不錯的基礎。
可幸的是她有懂她深知她個性的開明父母。怕她在沙漠里受苦隔三差五便郵寄包裹去接濟,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面、豬肉干等珍貴食品,如此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的第一個篇章《沙漠中的飯店》才開張,不撰稿的日子,在沙漠里做起家庭主婦來,怡然自得。
在《沙漠中的飯店》中我沒有看到沙漠里的孤單寂寥,白日的酷暑燥熱,太陽偏西后的氣溫驟降,巨大的溫差效應,缺水、缺電難以生存、更難以適應。生活中的小趣事,家庭主婦變著花樣做著美食,在她的天馬行空和搞怪下就連粉絲也有了更動聽的名字“春雨”。
突然有一種幻覺,好像世人眼中寸草難生的沙漠,也沒有想象中的可怕。
2
如果說你認為撒哈拉的生活全部如第一章所描繪的一般,輕松、慵懶、那你就錯了。
《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巴軍曹》、《啞奴》、《哭泣的駱駝》……這些文字里,我深深的懂得,可怕的原本不是無情的荒漠本身,而是常住居民撒哈拉威的思想和觀念。
在撒哈拉威還不到10歲的女孩子,有的甚至只有8歲就要嫁人,在撒哈拉威的風俗,聘禮是父母嫁女兒時很大的一筆收入。聽著才十歲的娃娃新娘,無助而幽長的慘叫,眼眶不禁濕潤起來。她們的一生做不得主,在家時,父母之命不得違抗,嫁人后丈夫之命就是圣旨。
《啞奴》里一生為奴世代為奴的他們,就像砧板上的豬肉,可以討價還價,任人宰割。那個還不到8歲的孩子,有禮有節,訓練有素的伺候著客人,他如此嫻熟的動作的背后到底忍受了多少屈辱和眼淚呢?
3
我喜歡《白手成家》里,他們為了把房子打扮的活力而有生機,撿來的頗有特色的小石子可以是裝飾品、駱駝的頭骨也可以當做藝術品,拾荒的舊輪胎可以當沙發,裝棺材的木條也可以用來做桌子和書架,深綠色大水瓶上面插上一叢怒放的野地荊棘,有一種強烈痛苦的詩意。
她說,我的家對撒哈拉威人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脫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境復雜得跟從前一樣。這樣的家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
我常常分析自己,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脫的。
4
《素人漁夫》里,我似乎看到了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明白了他們在惡劣的地理條件下依然相親相愛的緣由。
為了把那頓花海鮮大餐的錢的窟窿給堵上,他們決定穿越撒哈拉前往一千多里長的海岸線去捕魚。
第一次打豐收,歡欣鼓舞,宴請同事,談天說地,玩得不亦樂乎,存錢的事拋諸腦后。第二次,準備捉魚來賣,初次叫賣,害羞的不得了,誰都不敢開口,還好同事幫忙,銷售一空。為了犒勞辛苦一天的自己,兩人又跑去吃大餐-餐廳的魚就是他們賣給餐廳的,而他們現在卻吃著比賣家高出幾倍的自己桌的魚,兩人傻笑不已。
次日清晨,懊悔之際,慶幸還有一筆賣魚款沒有收,最后卻在洗衣機里看著泡得發爛的賬單,又哭又笑。
分明如你我,定會責怪不已,懊惱不已,輕則出口傷人,重則大吵一架不歡而散。
生活藝術的精髓在于不較真。
他們是深諳此道的。如此,他們才會將這與世隔絕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恩愛如初。
結語:
能在撒哈拉久居,起初她全因為自己,如她自己先前所說若沒有荷西她不會有這份安定從容。
多虧了三毛,我們得知真正的荒漠里,大漠孤煙直(煙不是直的),長河落日圓(也沒有長河)。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正是因為有了荷西對她的理解、支持、寬容、和無條件的愛,她的心才有了歸屬,終將不再流浪。
愿我們出走多年,歸來依然是少年。
三毛自評:
《撒哈拉的故事》是隨筆,文章千古事,不是我這芥草一般的小人物所能挑得起來的,庸不庸俗,突不突破,說起來都太嚴重,寫稿真正的起因,還是為了娛樂父母,也是自己興趣所在,將個人的生活做了一個記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