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坐在窗前,遙望著黛藍色的天際,幾顆星星點點散落在天幕。傍晚的氣溫已讓人頗感微涼,晚風襲來,帶來陣陣秋意。耳邊傳來孩童玩鬧的聲響,夾雜著廣場舞的節拍,一切顯得那么和諧。此時,一輪明月正好躍出山脊,淡薄的暮色就像一汪清涼的泉水傾瀉而下。在清冷的月色中,山脊黑越越的輪廓顯得更加明晰,月光也因此透過襲來的秋風灑向世界。
月光是古人用來借景抒懷的常用之物,有“舉頭望明月”的思鄉之情,也有“千里共嬋娟”的手足懷念之情,更有“夜吟應覺月光寒”的戀人相思之情。兩人之間相隔千里,也許什么都不一樣了,唯有眼前的月光是相同的。還有什么可以寄托這份情思?唯有借這相同的月光傾述衷腸。
第一次聽《月滿西樓》這首歌已經是二十年前,那時候還是用錄音機放的磁帶,也不知道載有這首歌的磁帶是哪里來的了。一天,在家里發現一個新的磁帶,覺得很新奇,要知道當時我家可是沒有這東西的,因為沒有播放器材,所以這個磁帶是別人的。到鄰居家借了錄音機來播,原來里頭全是女聲的歌。當播到《月滿西樓》時,被驚艷到了,完全不同于其他流行歌曲,同樣是相思,同樣是別離,這首歌卻喝出了歷史滄桑,令人回味無窮。于是,那個下午反復播放這首曲子,細細口味那滿懷的情思,離別之愁揮之不去,卻之還來。直到高中才知道此曲作者為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婉約詞派代表,千古第一才女。
距離可以由月光來連線,或許時光也可以由月光來連線,遙望千年之前,李清照獨自站在西樓的窗前,飽含淚水的凝望著月光寫下文字。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蓮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荷花已經凋謝了,精美的竹席開始變得冰涼,秋天就這么悄無聲息的到來了。還依然記得“菡萏香銷翠葉殘”,沒曾想,這么快就落到我的身上,我該如何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這縈繞胸懷的思念之情,在遠方的你是否也有?我該借酒消愁,或是悲泣當歌?再不然,我還是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游玩吧!
腦海里滿是你對我說過的“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我也渴望架著這葉偏舟能夠與你相遇。你可知道,每當大雁飛過天空,我總幻想著它能捎來遠方的書信,滿載著你的思念從云端飛下。憑欄望遠,這“思悠悠、恨悠悠”!但“恨到何時方始休”?月光就如這樓下的湖水,清冷、無味。
凋落的花葉順著流水飄零,青春易逝,時光易老啊。時間就如這流逝的湖水,而我就像那凋零的荷花,你隨著流水遠去了,我也只能如這荷花般凋零。我想,你也同我有著一樣的相思之情,就像此時頭上的月光散落兩地。
這種相思之情是沒法排遣的,縐著的眉頭方才舒展,而思緒又涌上心頭。“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p/??D_l?D_??D_??D_?D_??D_d?D_H?D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