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久前,偶然聽到家人唱起一首老歌,起初聽著并未覺有什么,但副歌部分重復了兩三遍,便對“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記于心中,后來問了歌名,知道叫做《月滿西樓》,又到網上查了歌詞,方知這詞并非一般歌詞,乃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名字并不是什么《月滿西樓》。
我定心讀了兩遍,覺得情境感十足,眼前仿佛走馬燈般的變換著場景,將對離人的思念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唔,心里暗嘆,易安居士不愧為大宋朝以來這世間少有的才女之一。突發好奇,想認真了解一下這位女詞人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擇日不如撞日,心動不如行動,我立即打開電腦查詢了起來。
李清照出生在一個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皆是“文字高手”,父親的恩師乃是大才子蘇軾,母親的祖上則是及第的狀元郎。瞧這一家子,我不禁邊讀邊點頭,嗯,書香門第,書香門第呀!又說是家中曾藏書頗豐,看來,李清照自小便讀了這許多書,且父母也喜讀書,想必家中的一眾親友、小子丫頭都是識字能讀書的,這種愿意每天捧本書來打發日子的家庭氛圍,的確為她的出口成章、下筆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噢,不對,是十分堅實的文學基礎。又想著,這古代人對女子一向要求是十分嚴苛的,尤其是這愛讀書的女子,且女子在那種男權社會中地位本就不高,因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唐思想的傾軋,好像對女子要想識文斷字有著頗多非議。這樣說來,還是當今社會好啊,男女平等,許多高精尖的項目中都能看到娘子軍們的身影,相比之下,我們的才女們可以用數量可觀來形容了。再說這位李清照,即便她在書香之家長大,父母喜文,家風如此,想要讀書自不是難事,但能在那樣的封建制度下一舉成名,流芳后世,在宋代以女子之身于眾多男子文學大家之中占據一席之地,一枝獨秀,委實不易。再者,家中雖藏書不止萬卷,但能每日不厭其煩地捧著看著,現在看來,這種專注力和意志力真真不是一般二般的,所以,朱弁在《風月堂詩話》卷中提及,說李清照是“善屬文,于詩尤工,晁無咎多對士大夫稱之。”不由得我從心底生出一萬點的敬佩之情。
回過神,接著看下去,“余建中辛巳,始歸趙氏。”嫁給趙明誠后,夫妻二人將積蓄都用來收集各種“古文奇字”,不管多罕見的珍本秘籍、古書碑文、奇器孤品,都甘愿不惜一切代價收藏回來,甚至“脫衣市易”,唉,這種為了理想與愛好傾盡所有,雖為官家,卻過著清貧的食不果腹般日子的崇高精神,讓我不由得再次頻頻點頭。想想現在,即便有再崇高的理想都不及一頓飽飯來得實在。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又所謂“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填飽肚,一切皆可拋。”多少夢想被現實的殘酷無情的踐踏,以至最終蕩然無存,而后不得不在填飽肚子保證基本生活和餓著肚子堅守夢想兩條路中雖不甘心卻也無可奈何的,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前者,想到此處,心底對這一對理想之上、堅持不懈的夫妻又生出一萬點的敬佩之情。
可好景不長,宋徽宗在位的崇寧元年,因朝廷內部激烈的政黨之爭,將李清照家族無端牽扯其中,其父被列入元祐黨籍,并株連到李清照身上,不得不與趙明誠分離,回鄉,后又輾轉回京,與夫家一同遭難,入獄、獲釋、被遣,這一系列的變故現在看來也委實命苦,不禁再次感嘆,生在一個普通老百姓家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在青州“歸來堂”的日子倒也平靜安寧,生活雖然貧寒,節衣縮食,但二人相互扶持,搜求金石古籍,登錄成集,也是甘之如飴,這集子便是后來的《金石錄》了。
后金人大舉南侵,北宋朝廷崩潰,又經夫亡流離、走投無路、再嫁匪人、離異系獄等災難,生活真就到了生無可戀的地步了。唉,想來真是可憐,再沒有當年“菊花箋上落珠璣,錦繡文章入杯中”的情景了。可嘆物是人非,只恨江山已不同,在一段低糜的日子里,對國、對家皆有恨,只能背轉身來,不再關心國恨家仇,整日借酒澆愁、渾渾噩噩的過著潦倒的日子,正所謂:人生有酒須盡醉,管它大宋與小宋;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但愿人不醒,春夏復秋冬。之后,李清照雖依然過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生活,仍不忘完成丈夫趙明誠的《金石錄》,在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對國亡家失的無限痛苦中,了此一生。
品品李清照的一生也算是歷盡千辛萬苦,閱盡世間百態了。與丈夫的多次離愁,看政局的累累家仇,望江山的筆筆國仇,真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也正因為這一生之苦,嘗盡心酸,才能情感豐沛地寫出這許多流芳后世的絕妙詞來。這回我便曉得為什么這些個作家、影視演員、歌手在出新作品之前都要去采風了,只有親身經歷,有了真情實感,如此才能從心底發聲,感動觀者吧。
我覺得,李清照在詞的創作上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擅長以情帶聲,以境抒言。像是她早期的一些作品,如:《如夢令》、《一剪梅》、《醉花陰》、《鳳凰臺上憶吹簫》、《蝶戀花》等,都以生活中的點滴抒發情感,多是當下最真實的寫照和切身最直接的感悟;而后期的作品,多因國仇家恨和生活不順而就,如:《菩薩蠻》、《轉調滿庭芳》、《永遇樂》、《武陵春》、《聲聲慢》、《孤雁兒》、《清平樂》等,便都是當時國事家事的真實映射。李清照不僅是才女,在文學作品上給后人留下了千古名句,更是一名愛國的女詞人,國家的興亡牽動了她的一生。多彩的一生,多難的一生,也是令后人動容、敬佩的一生。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