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有非常豐富的心靈生活,雖然他一天只花幾分鐘或者一個小時真正地修行。
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與所謂雞湯文化有過交集。這并非一件不可說的事,事物的存在總有它的理由。雞湯的存在,是因為大多數人既希望獲得成就,又希望心靈不那么空乏。然而真正高純度的雞湯必須自己親自煉就。
行動派英雄VS靜默的思想者
由意大利發端的文藝復興,是西方文明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時期。歷史學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認為,這是因為一連串強大個性產生的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等都是如雷貫耳的名字。由此,何維勒強調:西方的偶像都是一些行動派英雄。
為何有這種說法?他認為,一個主要的事實是:西方的主流思想建立在兩個重要的相稱觀點。第一:獨立自我的完成,塑造“強大”的自我;第二:對世界采取行動。因之,西方文明是一個行動的文明,通過政治影響人類的行動,通過對自然法則的只是而對世界有所行動;西方充滿著能夠改變世界的辛辛,能夠把大自然扭向人類需求的信心。
的確,西方世界一直相當重視強化個人特質的問題。個人由此產生的行動會出現兩極化的結果,其中一極傾向死亡,造就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之流;另一方面傾向生命,造就了愛因斯坦、莫扎特、列夫?托爾斯泰等為世界帶來真理和美的人。
堅強的個性VS強大的心
但是,有兩點必須清楚的加以區分。一個是必須注意“不要把堅強的個性和強大的心混為一談”?!皥詮姷膫€性”更接近佛學中“我執心”的說法。所謂我執心,指的是鼓勵一個人自私和以自我為中心。強大的心則指的是:心的力量來自知識、寧靜以及內在自由,而外在表現出一種堅定。
另外必須區分的是:現代科技文明的發展與內心的自我修行其實并非二元對立。何維勒在對談中其實有一種他自己可能都沒有辦法覺察的細微立場:質問。這種質問經常指向馬修皈依的佛法教義。這也許何維勒作為父親的潛意識里一直對兒子出家一事難以釋懷吧。而就筆者的閱讀感受而言,他有時過于糾結科技進步與修行之間的矛盾了。當然,糾結、矛盾自然是有的,但還不至于到非此即彼的地步,或者完全承認西方文明,或者完全質疑佛法修行。
中道
對此,馬修的解答是:中道。中道不是妥協,不是遷就。他提出疑問,“為什么不利用物質進步之中有益于人類的東西,同時對一切保持一個更真實的觀點?”以醫學為例,人類可以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活得更長,也可以因為心靈價值,而更有智慧的運用生命??萍荚竭M步,人類關于生命意義的需求會更進一步加深。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好,因此需要行動。而所謂行動,如果缺乏一個健康而完整的自我,無異于在迷霧中射箭。正如馬修所說,“你必須增加自己的力量才能夠真正的行動”。增加力量的方法很多,可能是佛法,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目標不同,方法類似。當你走上讓自己的內在更完整的道路上時,要緩行,一開始要隱退。如何隱退?設想自己是一只受傷的鹿,需要一個寧靜的地點來休養生息。
NOTES:
- “如果你已經有一,然后還要二,就等于敞開大門讓魔鬼進來”。
- 整個西方的態度是把重點放在“擁有”,而不是放在“存在”。
- 佛法修行包括三種互補的層面:觀點、禪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