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通讀了兩遍,把所劃的重點句子都記錄在這里,這本書以后還想拿來看的時候,只翻一翻這篇文章就好了。頭一次嘗試這個方法,竟然有種頓悟的感覺:“如此高效、有效的方法,之前怎么都沒這樣做呢?”
一、 換種思路
1、12條主要談判策略:
1) 目標至上;2) 重視對手;3) 進行感情投資;4) 談判形勢千差萬別;5)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6) 交換評價不相同的東西;7) 摸清對方的談判準則;8) 開誠布公,避免操縱談判;9) 始終和對方保持有效溝通,指出顯見問題,引導至己方設定的道路;10) 找出問題癥結并轉化為機會;11) 接受雙方的差異;12) 做好準備,列談判準備清單
2、準備一個好的開場白:
1)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2) 提問是收集信息的最好方式;3) 關注對方的情感和感受,而非談判本身;4)隨意的閑聊,建立輕松的溝通氣氛。
3、定義談判:
讓對方感受你想要對方感受的
4、態度、可信度、透明度是影響力的重要部分;如果心情糟糕,不宜談判。
5、步子邁得小一些,可以獲得驚人的進步,每一個上限都是新的下限。
6、 一切談判和情境有關,我們隨時要關注:我的談判目標是什么,對方是誰,說服對方需要什么技巧和策略?
7、 談判要堅持不懈,只有你說結束,談判才會結束。
二、 人幾乎決定一切
1、 對那些愿意傾聽自己、尊重自己、積極和自己進行協商的人,人們總是慷慨大方。
2、 對方的性格和情感幾乎左右著談判的每一步進程,當務之急是摸清對方此時此刻的情緒和處境,即使他是老相識。
3、 專業知識在談判中所起的作用不足10%,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超過50%。
4、 如果對方不喜歡你,不相信你,他們就聽不進你說的任何一句話。
5、 每一個個體都是與眾不同的,你與對方交談的時候必須將他們當作一個一個的個體。
6、 第三方:任何一場談判都會有真實存在或者存在于想象中的第三方,可能是談判者的配偶、同事、朋友、過去的鬼魂、準則等等,你要對這些人負責。
7、 尊重對方:必須真誠,尊重對方,了解對方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
8、 如何了解對方?隨便聊聊吧,要對對方感興趣,建立關系。
9、 摸清對方的實力并給與肯定;尊重對方,告訴對方可以做得更好。
10、 談判必須找出決策者。
11、 信任:信任是一種對方能保護你而產生的安全感。
12、 在缺乏信任的談判中,必須讓對方承諾;而且必須弄清對方的承諾方式。
13、 信任,但也要核實:
1) 如果對方獲得的信息比你多,則你處于劣勢,不要輕易作出承諾,知道獲得更多的信息或建立起更多信任;
2) 收集大量與對方有關的細節,問對方并核實是否匹配;
3) 對方逃避問題或轉移話題,則掩蓋某些東西的可能性比較大;
4) 如果對方欺騙更能獲益,則改變刺激物,比如設定嚴謹的風險控制措施;
5) 除非有明確的保護措施,不要向對方提供自己的資產;
6) 確保任何協議的真實性;
7) 在協議中將違反協議的后果予以說明;
8) 親自與對方會面,不要藏頭露尾;
9) 如果對方對某些內容有所保留,那么就問對方,還有什么是我應該知道的嗎?
10) 相信自己的直覺:對方緊張嗎?看上去內疚嗎?殷勤過度嗎?長時間沉默嗎?是否拒絕作出承諾?
三、 觀念和溝通
1、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認知可能存在巨大的差異。
2、要理解雙方所持有的偏見,努力讓對方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
3、如何了解對方的觀點?提問,在談判中提問是比陳述更有力量的表達方式。
4、向對方求助是一種強有力的提問方式。
5、如果想說服對方,則緊跟對方的節奏,了解對方腦海中的圖景。
6、有效溝通的基本原則:
1) 始終保持溝通;2) 傾聽并提問;3) 尊重而不是責怪對方;4) 經常總結;5) 進行角色互換;6) 平心靜氣;7) 明確目標;8) 在不損害雙方關系的前提下,堅持自己的立場;9) 尋找不起眼的小信號;10) 就知覺差異進行討論;11) 了解對方作出承諾的方式;12) 決策前進行協商;13) 專注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14) 避免爭論誰是誰非。
7、與對方溝通是尊重對方的表現。
8、先交談,再提建議。
9、對方的言論和觀點比自己的更重要。
10、 如果對方侮辱并威脅你,正確的反應方式是:“請告訴我為什么這么做?”
11、 尊重而不要責怪對方。
12、 對所聽到的內容進行總結,確保雙方一致取得同意。
13、 將自己置于對方的位置,努力看清對方腦海中的圖景。
14、 注意各種信號,如語言的或動作的;留意主謂賓定狀補的限定范圍,比如我不能把活頁賣給你們——我、賣、活頁、你們。
15、 作決策之前,征詢可能受到影響的人的意見——征詢并不意味著聽從。
16、 “你無法告訴一個人任何事情,除非他愿意聆聽。”
四、 面對強硬的對手
1、準則的力量:準則是賦予某項決定合理性的慣例、政策、參照點或是之前說過的話、承諾、對方同意采取的做法等等。
2、如果事前沒有可供利用的準則,則想辦法確定一些談判中對方可能接收的準則。
3、如果想讓對方為你破例,找個獨處的環境。
4、采取循序漸進的策略,將談判分成多個步驟,每一步都要停靠并確認。
5、我們可以后退得足夠遠,每一個上限都是一個新的下限。
6、描述是有力量的:要用對對方具有說服力的陳述方式。
7、談判最重要的不是合理性,而是對方的感受和看法。
8、不一定要接收對方的準則或對方的表達描述,找到一種不同的方式重新描述,你的目標更有希望實現。
9、制定準則:在談判開始之前應當盡量制定一些準則。
10、 直接指出對方的不當行為,但絕不要把自己成為問題的焦點,這意味著要時刻保持冷靜和理智。
11、 在人際關系背景下,指出對方的不當行為需要機智和技巧。
12、 收起爭強好勝之心,集中注意力于:我的目標、對方的準則、對方的需求、我能讓對方和我同仇敵愾嗎、我能與對方建立良好關系嗎、對方的決策者。
五、 不等價交易
1、談判各方衡量價值的方式各不相同,對價值的看法往往也不同;一旦有價值判斷不一致的東西,便可以用于交易。
2、重要的不是送出禮物的貨幣價值,而是尊重、友情、愛意。
3、專注于對方的需求,就可以拋開交易中金錢至上的觀念。
4、無形之物:弄清對方的夢想和恐懼,一些價值的不大的東西可能與此聯系。
5、了解對方的理性和非理性的需求。
6、獲取信息:猜測是對方不愿意說出需求時的好辦法之一。
7、擴大整體利益。
8、用更廣闊的思路來思考能用于交易的事務。
9、不辭辛苦了解對方對于對方是一種尊重。
10、 只要建立起人際關系,任何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都不僅僅是商品,而是經歷、時間、努力、興趣——這使得你所提供的東西與眾不同。
六、 情感
1、 情感補償可以讓對方平靜下來,讓對方去傾聽。
2、 情緒和談判:談判中必須面對人們情緒化的一面,而不僅僅是理性的一面。
3、 表達威脅可以很委婉,將問題拋給對方。
1) 如何處理情緒問題以及對待情緒化的人;
2) 識別何時對方行事與他們的目標或需求相悖;
3) 設法了解對方的情緒狀態和看法;
4) 找出對方的情緒、需求和目標形成的原因;
5) 仔細思考自己的談判風格是否對形勢有益;
6) 進行情感補償,讓步,同情,道歉;
7) 設法建立信任;
8) 避免極端言論;
9) 利用第三方及對方委托人助你一臂之力;
10) 利用對方的準則;
11) 糾正錯誤的事實。
4、 讓處于情緒波動狀態的人談自己的情況,可以使對方得到發泄和表達。
5、 對方操縱談判耍手段,可以直接指出來。
6、 截止日期和時間限制經常被用來破壞對方的情緒,如果有任何截止日期,一開似乎就要找出來。
7、 對抗情緒暴力:找出對方的需求并利用準則;建立某種關系;找到第三方;進行情感補償;了解對方的觀點。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