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才是真
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觀看了一部名為《浮生一日》的紀錄片。這個紀錄片展示了2010年7月24日那一天,來自一百九十二個國家普通人當日的生活。
在床上哺育幼兒的母親,在特定場所祈禱的教徒,晨起去市場采購的主婦,檢修電梯的技工……
其中的一些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自稱很富有最愛爸爸的小男孩在街頭很投入地工作著,旁邊坐著他那看似有些殘障的父親。他說自己最愛爸爸的理由是因為在他和工作之間爸爸更偏愛他。
這位女孩在生活的艱難困苦面前,依然對自己的信仰滿懷堅定的信念。
她們用嘹亮的歌聲抒發著對平凡生活不平凡的熱情。
我愛己愛人更愛天父,因為他創造了萬物!
我要啜飲最清涼的水
我要嘗遍美食
我知道我只是一個人
但知道嗎我很堅強
我要越過最雄偉的山峰
無拘無束隨心而行
云朵就應該潔白
就像海浪應該永遠追隨著沙灘
我不會貪得無厭
每天愛生活一次
愛生活別好高騖遠
愛生活忌急功近利
做好自己和自己該做的事
無論生活在哪里,每個人的生活的基本內容和狀況并沒有太多的區別。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喜怒哀樂,人人都一樣的平凡渺小瑣碎,并沒有什么不同。
突然意識到自己好蠢!三十多年來,一直用一條叫做“不甘平凡”的無形鞭子抽打著自己,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似乎在孤立無援中跑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心力憔悴時,放眼漫漫長路,更多感受到的只是疲憊,艱辛和孤寂……
于是我開始認真地問自己:
為什么要那么拼呢?
因為不甘平凡
為什么不甘平凡呢?
因為希望通過努力向那些曾經拋棄傷害過自己的證明,他們當初的抉擇是多么的不明智。
證明了之后又能如何呢?
是啊!證明了之后又能怎么樣呢?
……
也許,不甘平凡的背后更多的只是想獲得他人的關注,認可和愛。然而獲得后又能怎樣?得不到又會如何呢?難道非要做一個始終向外求的精神“乞丐”,硬生生地把自己的生活過成別人的條件反射,把自己人生的主動權拱手讓人嗎?
除非開始學著發自內心地去愛自己,不然怎么可能會過好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呢?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
人生最漫妙的風景,
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
與他人無關。
至此,頓時對楊絳老師的百歲感言有了更為深刻的領會。
盯著片尾時電腦屏幕上的那只從容的蝸牛,不禁心生羨慕。平平淡淡過一生,有什么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