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場向來都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不貪財就好色,很少清官。而孫蕙就是好色那種,何況是在煙花知名的揚(yáng)州,這對當(dāng)時給孫蕙做幕僚的蒲松齡也是有所見識,其中一個叫顧青霞的女子,對蒲松齡這樣的窮漢來說,在寫《聊齋》中的狐仙花魅,多些感官印象,當(dāng)然這段江湖夜雨先生在這本《清才子》中描述的極精彩,也很同意他反駁的有些文章,用“夜夜意淫朋友之妻,蒲松齡終成《聊齋志異》這樣題目來唬人,也未免太不厚道了。”確實那些人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意思。
蒲松齡后半生的近三十年是在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門望族”畢家當(dāng)任熟師。古代比較“尊師重教”,蒲松齡在畢家的生活條件比在自家好多了,還有極豐厚的藏書,亦是給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提供了極好的條件。都說寫作勤奮出靈感,像我都是懶得一禮拜都寫不出一些東西的人,靈感是沒有的。當(dāng)然我是認(rèn)為孤寂出幻想,覺得像蒲松齡的《聊齋》之類的志怪小說就是這么來的,就像江湖夜雨先生在這本《清才子》中描述的“然而,在這里教書,最大的遺憾就是落寞。每當(dāng)學(xué)堂里的孩童散去,人家和和美美共享天倫之樂去了,冷寂的書齋里就只剩下蒲松齡孤孤單單的一個人,伴著一燈如豆,伴著冷月清風(fēng)。也正是因為這樣寂寞,才促成了他著書抒懷的事業(yè)吧!……他把一腔孤憤,半世辛酸,都貫注到《聊齋志異》這一本書中,所以成就了這本燦燦生輝的不朽名著!”然而這本《聊齋志異》在蒲松齡生前只在小范圍內(nèi)以“手抄本”的形式傳閱,蒲松齡死后五十一年的乾隆三十一年才有“青柯亭刻本”問世。江湖夜雨先生對這時間點不知是不認(rèn)為好巧合“這個刻書的人是穿越了嗎?怎么知道現(xiàn)在的法規(guī),等著作者去世五十年后,作品成了公版書,再自行刊印?”可不是嗎?說不定就是哪家出版社的編輯穿越到清朝去了,哈哈哈哈哈。
花妖狐媚,百態(tài)人情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本書成為傳奇志怪之類的巔峰著作,吸引了眾多的讀著。江湖夜雨先生給出了三大原因“首先,是刺貪刺虐。其次是花妖狐魅,各是人情。《聊齋》第三個吸引人的地方,是文筆俊逸,境界萬千?!?/p>
《老梁故事匯》里有一集《壯志不酬蒲松齡的奇幻漂流》中講到個傳說“有人就問了,平時蒲松齡看的都是些四書五經(jīng)之類的書,也沒有這些什么鬼呀,狐貍精呀,又小倩吶,又寧采臣的,沒這個。他這些料哪兒來的,有傳說:他老家是山東淄博的,說蒲松齡在老家這個十字路口,反正就是河旱碼頭。人來人往的地方,擺個小茶攤,有茶水,有點心。南來北往的人一看這兒有茶攤,有點心,歇歇腳吃口東西。就像現(xiàn)在的大排檔似的。但是呢蒲松齡可不收錢,不要你錢。但是說不要錢白給嗎?也不白給,有條件,說你喝我茶水,吃我點心,你得給我講一個奇怪的故事。最有意思傳說這地方有什么狐貍精啊,鬼啊,一聽說能白吃白喝,化成人形到他這兒來,講啥呢?就講自傳。我原先,就是個狐貍精,后來怎么怎么地,給他講。蒲松齡一聽,趕緊記下來。”當(dāng)然這傳說是無稽之談。
江湖夜雨先生評價《聊齋》“其實寫鬼寫妖不是什么獨特的事兒,刺貪刺虐才是《聊齋志異》真正閃耀光芒的地方……蒲松齡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底層民眾們的呼聲,所以這些故事非常鮮活有生命力,能一吐他們胸中的郁悶之氣,故而一直為普通民眾推崇喜愛。”(其實這一整段江湖夜雨先生是寫得很精彩的,有興趣的可以看這本《萬馬齊喑時代的清才子》,嗯,我的確好懶。)
老梁在那集《壯志不酬蒲松齡的奇幻漂流》里這么評價蒲松齡的筆法,和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寫《百年孤獨》的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做對比?!栋倌旯陋殹方心Щ矛F(xiàn)實主義,他用了魔幻的筆法,但寫的卻是拉丁美洲現(xiàn)實發(fā)生的事。你怎么看都能跟現(xiàn)實對上。那么從這點來講,有人就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就是中國的《百年孤獨》。蒲松齡寫神仙鬼狐,其實用的就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咱們有人說你這莫言呢,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wù)f,20世紀(jì)兩座文學(xué)卓越的高爐,一座是??思{,一座是馬爾克斯。其實用不著到西方去求馬爾克斯,他要把《聊齋志異》讀通了,也可能早就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