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感(十一)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往往有一種現象,把一群學生分成一個個的班級,又把一個班級分成各種形式的小組。于是寓以某種價值觀的教育就從這些組織開始了。如我們?yōu)榱思w的榮辱而努力學習、講文明守秩序等。這種立足于集體文明的教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而觀察當下的中小學生,好像都以適應或對此樂此不疲,人人為了集體的成績而竭力規(guī)避自己的個性,趨近集體的利益。一個個集體維系了我們教育的運行與發(fā)展。在當下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重新組合和規(guī)劃的時機,需要打破這種立足集體文明的框架,構建落腳點為個人的文明的文化,當每個人都有一種講誠信、守契約、講公平、重奉獻的個人榮譽感時,并且這種成就與完善相連,就會形成一種新的文化歸屬感,大家就會自動給自己貼上標簽,變成了“我們”。到那時,我們的教育會出現一種新的氣象。當然這需要我們的家庭教育、社區(qū)教育、學校及相關部門,甚至整個社會長期一致的努力。這種文化邏輯一旦建立,或許我們的教育就沒有這么多異化現象,沒有這么復雜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