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象著自己像建造中的摩天大廈直沖云霄,而不是像毛毛蟲蛻變為蝴蝶。
——美國作家托馬斯·摩爾的《靈魂的黑夜》
生命,是心靈不斷成長的過程。只是,對于心靈的轉變,我們常處于混沌狀態,不知自己已進入了一個新的人生階段。心靈的成長并非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儀式來呼應心靈成長的節拍。
在生活中,我們的人生不斷地發生轉變,每一次轉變,我們都需要一些儀式來提醒自己。
譬如成長的儀式——離開家、成年、結婚、為人父母;
譬如團聚的儀式——春節、端午、中秋;
譬如告別的儀式——與戀人分手、葬禮;
譬如紀念的儀式——清明、周年祭奠;
儀式,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它保證我們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按照固定的形式和規則,完成一些象征性的行為。
古代很重視成長的儀式,不同年齡段要舉行儀式,以提醒你已進入一個新的人生階段了,你未來需要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已與過去大不相同,你需要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
儀式宛如一道門,舉行儀式的那一刻,你踏在那道門上,既未脫離過去,也未邁入未來。但同時,它也在告訴我們,你正脫離過去,你正邁入未來。
儀式并不一定是一個刻意的程序,其實,入學、畢業、工作、戀愛、結婚乃至為人父母等等,都是一個儀式。這些轉折性的時刻,你必然會做一些象征性的事情,以紀念這些時刻,也提示自己,你已進入新的人生階段。
離開家是重要的成長儀式,結婚需要儀式,第一次成為父母也需要。我們需要儀式感來見證某些時刻,生活也需要儀式感來喚醒幸福。
儀式只是為了告別,而不是為了忘卻,因為事實一旦發生,就注定是我們命運中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接受這一部分。
有兩年多時間,梭羅一直獨自一人在波士頓城外的瓦爾登湖邊的一間小木屋過著一種出世的生活,并借由這一段經歷的思考,寫了著名的《瓦爾登湖》。對這一段生活,梭羅描繪說:“我到樹林中去,因為我希望從容不迫地生活,僅僅面對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實,看看我是否能掌握生活的教誨,不至于在臨終時才發現自己不曾生活過。”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自己的“瓦爾登湖”。如果我們做不到像梭羅那樣,那么可以做一些其他的選擇,譬如:每天寫一段簡短的心情日記;每天給自己留出半個小時的絕對獨處時間;每年有一個星期的旅游,去海邊、湖邊或河邊,看清水流動,那時仿佛你的心靈也被凈化了……
你不必非得去教堂,但你可以仰望浩瀚的星空;你不必一定聆聽鐘聲,但你可以由衷地欣賞海上日出。
當舉動是出自想象和情感而不僅僅是物質世界的需要時,它都可以成為某種儀式。用靈魂來導向自己的行動,你就會覺得更有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