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二次讀《圍城》之后,就非常喜歡汪處厚的夫人汪太太(名“嫻”)。那時候,覺得《圍城》里面的女人,一數(shù)汪太太,二數(shù)唐曉芙。
喜歡汪太太,沒別的原因,就是她和趙辛楣最后敗露的那次散步,還有之后的那一出,讓我很喜歡她。
惹人喜歡的女性角色一般都免不了漂亮,唐曉芙,不必說(其實是明天再說),這人挑不出什么毛病,漂亮,機靈,心也不壞,尤其是最后和方鴻漸決裂的那出,是她最女人味的一節(jié),痛苦與矛盾之中,最能塑造男人的力和女人的美,那個時候的唐曉芙,是所有情節(jié)里面最美的。
汪太太也美,是公認的美人,年紀也不大,大約三十多歲吧(汪處厚續(xù)弦時候她25)。孫柔嘉畫汪太太的簡筆畫,一張紅色的嘴和十個紅指甲。雖說她和方鴻漸看了都笑,可能笑帶嘲諷吧,但我覺得也還是很好看的,即使是這個縮略圖。
我喜歡比男人高明(也包括其他方面的素質(zhì),例如勇敢)的女人,這是一個不好的征兆,我可能因此難以找到對象。這個意思完全不是說我十分高明以至于找不到比我高明的女人,而是比我高明的女人雖多但她們大有可能看不上我。
扯遠了。
汪太太和唐曉芙,在我看來都是比男人要高明一點的女人。唐曉芙比方鴻漸高明,她退方鴻漸來信的方法——集合起來原封不動打包送回去,還被方鴻漸學(xué)了去,教給孫柔嘉來對付陸子瀟的求愛信,唐曉芙高明可見一斑。
而汪太太就更甚了。趙辛楣比方鴻漸要懂“事”一點這不消說,他倆人爭蘇文紈的時候還不怎么能看出來,但孫柔嘉“捕獲”方鴻漸的“戰(zhàn)役”,基本上被趙辛楣看得一清二楚,還幾次提醒了方鴻漸。雖說可以理解為方鴻漸當局者迷(其實他也不能算當局,孫柔嘉基本上是單方面操作),但是綜合前前后后,說趙辛楣比方鴻漸在感情方面老成,這沒什么問題。
但是就這樣一個趙辛楣,一個懂得一些道理(比方說“戀愛故事,本人講得津津有味,旁人只覺得平常可笑”這種)的人,還是被汪太太一句話震得如同觸電,“切忌對一個女人說另外一個女人好”。我當初讀到此處,也是一驚。
不過汪太太更絕的還在后面。她和趙辛楣拉拉扯扯被高松年和汪處厚當場捉住,趙辛楣立刻頹了,甚至最后還跑了,而汪太太根本沒有亂了陣腳,她那么鎮(zhèn)定,嬉笑怒罵,我真佩服她。這一出,汪太太有點像《雷雨》第四幕時候的繁漪,不過繁漪那時是悲且美,汪太太這是悲壯,還帶有一點點潘金蓮閻婆惜的意思。
這樣的女人,頂可愛的。
不過今天再讀,發(fā)現(xiàn)了她和校長高松年有一點不清楚,而且也不像印象中那么好了,感覺她也非常世俗,人情世故應(yīng)酬得也特別好,所以印象又差了一些,覺得她不如唐曉芙了。
我懷疑過她是不是真的對趙辛楣有感情,不過我還是覺得答案是有,而且還超過對自己丈夫和高松年。
理由有二,
第一,邏輯上,她和趙辛楣年紀接近,這種情節(jié)在其他作品里面也屢見不鮮了,《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和沃倫斯基,《雷雨》的繁漪和周萍等等。所以他倆能比較親近,是講邏輯的。
第二,情節(jié)上,最后兩個人暴露,其實這件事沒有那么嚴重,完全可以編出一套故事圓過去,何況兩個人本來就是散步而已,最后的拉拉扯扯也并非真是摟抱,這都可以解釋,澄清。再不然,汪太太完全可以咬死趙辛楣不放,這種事情,他趙辛楣一點辦法也沒有。但是事情不是這樣,最后趙辛楣支支吾吾說不清楚,而汪太太直接承認了,反問丈夫“反正不是有光榮有面子的事,何必問來問去,自尋煩惱?”,直接破罐破摔,逼得汪處厚發(fā)狂。所以我覺得,汪太太還是喜歡趙辛楣的,而且里面也沒什么性沖動,也更沒什么利益牽扯。
今天讀完,汪太太的形象沒以前那么好了,我以前以為她是個頂好的女人。不過也還是很不錯,誰都不容易,漂亮,理解人,這就是汪太太吸引趙辛楣的地方。
“他喜歡汪太太,因為她有容貌,有理解,此地只她一個女人跟自己屬于同一社會。”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