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zmster凱
聽師兄微信頻道里面的極簡股票課,也看了文字版的書,感受良多。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簡簡單單一書,卻基本建成了我整個股票世界觀,讓我對股票體會良多。
下面是我的短淺心得和初步對股票的認知。
一、首先,你要學會獨立思考,擁有屬于自己的投資基本世界觀。
所謂的世界觀,是指你處在什么樣的位置,會用什么樣的時間段的眼光,去看待與分析事物,說白了,就是人對事物的判斷的反應,即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
看過理財書籍的人,都知道一個道理。
一個人越早理財越好,越早擁有正確的富人思維,對于你的人生收益越大。
而我們要學習的正是這種思維上的改變和觀念上的轉變。
在學習投資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就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在你面對股市大跌的時候,是不是能做到波瀾不驚,從容淡定,不受外界消息的影響而能夠正確地作出判斷和選擇;在面對股市大升的時候,是不是能夠保持理智,不幻想著一夜暴富,不貪婪。
樹立正確的投資的世界觀不僅僅是我們身處股市中需要做的事情,在生活中,我們同樣也需要良好的世界觀。
就像《給投資新手的極簡股票課》中的主人公前世的趙鐵柱,在不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下,為了滿足自己開著豪車載著女神的虛榮心,買入了自己負擔不起的負債產品。
鐵柱小朋友不明白,一輛30萬的雪佛蘭敞篷車不但不會給他帶來收入,而且還會不斷的消耗他的資產(每月的油費保養費等等),還有每個月的分期付款的重壓,最終讓自己的生活一團糟。
看完鐵柱小朋友的事跡,也讓我聯想到了身邊很多朋友親人,跟隨大流貸車貸房,然后讓自己像鐵柱小朋友一樣,每個月陷入還貸的重壓之下。
然而,他們卻不肯認真思考那些東西是不是目前迫切必要的,那些東西是不是能夠延遲享受?
鐵柱小朋友的前世是生活中的常例,但卻也是反例。在如今這個聒噪喧囂、日新月異的時代,有很多很多像鐵柱小朋友一樣的人,不肯停下來靜下心認真思考和規劃自己的人生,更別談腳踏實地地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人生規劃了。
我以前對買股票買基金這種投資是有偏見的,覺得這是一種投機取巧,不切實際,當然了,這源于自己知識和思想上的淺薄。
但是,誰說理性投資不是“腳踏實地”呢?只不過換了個方式。現在很多人都對股票如對瘟疫一般避之不及,可真正懂得投資的人,反而無比快樂。就像后來重生的鐵柱小朋友一樣。
是的,為了趕上時代的潮流,也為了書中內容能夠更好地輸出,我們的主人公鐵柱小朋友光環加身,上天老爺爺再給了鐵柱小朋友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
當然,現實生活中可不會出現這樣的機會,所以好好把握當下吧,不然時間錯過了就錯過了,是不會重來的。
重生后的鐵柱洗心革面,向王小花女神前輩和傲嬌的里皮教練學習投資理財。
自從開始學習投資,鐵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一下子打開了世界的新門。
查理·芒格提出的投資的核心靈魂有兩個部分----理解復利的魔力和獲得復利的能力。
影響復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時間,其次是本金。知道了獲得復利的關鍵,首先就是要防范虧損。因為投資生涯里,可以賺足幾百次幾萬次的100%,卻經不起一次的-100%就資產清零的考驗。
還有在投資過程中我們首要關心的是風險因素,因為偶爾的虧損也會對整體利益帶來巨大的傷害。而如果能始終保持不虧損,即便是看起來“不起眼”的收益,也能累積大量的財富。
二、股票的本質
股票的本質,簡單的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股票其實就是一張你對某個企業部分擁有權的憑證。
其實股票也就存在于生活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日常使用的蘋果手機、微信、QQ,喝的星巴克,做的地鐵高鐵,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都與這些企業相關,也和這些企業的股票相關。
三、學會實用投資工具。
就是利用市盈率、市凈率和股息率這幾個簡單的指標教我們如何篩選股票,該買什么樣的股票。股票的篩選指標:PE、PB 和 股息率
1、靜態市盈率(Price to Earining Ratio 簡稱PE ):市值/凈利潤,意思是如果你現在買入一家公司的股票,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本。越低越好,越低越早回本呀~
動態市盈率:用未來一年估算的利潤來計算的市盈率。
注意:
市盈率是衡量性價比的一個常量指標,用來衡量那些盈利穩定的公司特別好用。
市盈率是市值除以凈利潤,而市盈率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凈利潤,凈利潤在財務上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容易被操縱,也很容易因為經營環境的變化而發生劇烈波動。
2、市凈率(Price to Book Ratio 簡稱PB):市值/當前凈資產。也是越低越好,越低代表買入的越便宜嘛~~
PB市凈率
說明
PB=1
說明剛好以凈資產價格買入股票
PB<1
說明這是在折價買入股票
PB>1
溢價買入股票
PB<0
說明公司資不抵債,不要把它當成普通股票來看啦。
3、股息率:股息率=年度分紅/股票價格(股票價格就是你付出的本金),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標尺之一。
這個標尺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到底公司是真的有好的項目可以投資呢,還是純屬鐵公雞。可以以三年期銀行定存利率作為判斷標準。高于這個值算好,低于這個值算較差。
但反過來說,如果是長期慷慨分紅的公司,情況則會簡單一些。至少說明兩個優點:
第一,公司能賺錢。分紅來自利潤,沒有利潤自然沒有分紅。
第二,公司尊重小股東利益,不會一毛不拔。
不過,請注意,前提是長期,至少是5年以上。上市公司過去5年的平均分紅率是30%-50%是合格的。
分紅率(股息率的伴生指標):分紅金額/凈利潤,代表的是公司愿意把掙來的錢拿幾成去分給股東。
各個市場,三個指標表現有所不同。美國股票的代表是標普500指數,大部分時候在15PE上下波動。所以低于15PE的時候,才是進場機會;高于20PE的時候,則是高估;而進入30PE,就是典型的泡沫。對應PB的分水嶺大約是在2PB。
香港股票的代表是恒生指數,較美股年輕很多,但也有40多年歷史。大部分時候是在14PE上下波動。所以低于14PE才是進場機會。高于18PE,則要嚴重提防。對應PB的分水嶺大約是1.8PB。
至于中國內地的A股,更加年輕,波動更大,也一直是更貴。上海市場在15PE,深圳則高達20PE。
所以要學會辯證地去看這三個指標,在什么情況下算是高的,什么時候又是低的。
一支股票,相對來說,pe,pb是越低越好,股息率代表了公司的分紅,所以是越高越好。
股票的最佳進場時間,將市場整體環境分為三個階段:1、昂貴甚至泡沫階段;2、便宜階段; 3、模糊階段。
怎么做呢?
在昂貴階段要逐漸賣出股票;泡沫時徹底清倉,轉移到債券或者貨幣基金中去;便宜的時候不斷加倉買入自己看好的股票,并且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而到了模糊階段的時候要拿出一部分的資產(比如50%),買入看好的一組股票。
當然,知易行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學會投資,除了有扎實的投資事實,還要去實踐,在實踐中結合知識的使用,不斷的反省和總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在投資的時候,要有自己理性的判斷,記得不要輕易被小道消息左右了你專業的判斷。
記住:進入股市要謹慎,再謹慎,不懂千萬別碰,也別人云亦云,跟隨大流投股入市,即使巴菲特也不敢保證投資的股票一定賺錢。不懂就先去學習,越早開始投資,越早建立自己的投資世界觀,對你收益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