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說,我們追求適當的異性,就是在尋找我們失落的另一半,而也只有尋到了這一半,生命的圓才可能重現,這種說法,一方面既指出了會成為對象的對方,一定有我們沒有的一些生命特質,另方面,兩者既能拼成一個全圓,在許多生命的周期、曲率上也必得相當才行。
只是,在此的問題是:對于自己是怎樣的人,自己生命所遺漏的另一半到底是什么,我們也不太清楚。于是,從自以為是的被吸引,到“因了解而分開”,許多人乃走了不止一遭,而在此的分分合合,每次的了解與其說是指“了解了對方”,還不如說是“澄清了自己”。
從這角度來看,兩性間的吵吵鬧鬧、甜甜蜜蜜就是必然的,甜蜜的是與我們同質的部分,吵鬧的是與自己異質的地方。而成熟的愛,即是能將許多原該吵鬧的地方,逐步轉化為自己欣賞的部分,這欣賞不一定是關聯實質行為的改變,更在彼此心里的調整,而無論實質改變或心理調整,生命就有不同,否則,愛情也就只能是找個依附或圖個同病相憐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