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雖然我平時的打扮,我的文風常讓人感覺清新,但承認與否,我其實是個很虛榮的姑娘。
我想要的太多了,想要站在舞臺中央被聚光燈照亮,想要最新款的衣服和包包,想要最帥氣的男朋友,想住最富麗堂皇的大房子。
乃至現在,有人問我,你每天忙著趕稿碼字,圖啥呢。
我都笑笑,告訴他們,我現在寫東西的動力啊,就是衣服包包還有景點門票。就是那么膚淺 。
之前想入一條施華洛世奇的黑天鵝,拿了圖問朋友,玫瑰金好看還是銀白色好看。朋友和我認識多年,知道我以前灰頭土臉不修邊幅的模樣,笑我,現在也喜歡這些了啊,不像你了。
我想他不懂,散發著香味的衣櫥,小巧精致的耳釘,每個切面都干凈利落的閃著冷光的鉆石,所有五光十色的東西,沒有女孩子會不喜歡吧。?
還記得高中時候有個漂亮朋友,父母從政,想方設法把她送到外地去讀書。回來的時候變得光鮮亮麗,對奢飾品如數家珍,也不再露怯——那種誤入大森林的麋鹿的怯生生的神情。
印象中她噴過一次香水,人群中穿梭的時候我感受到她身上淡雅的清香,忍不住夸贊,真好聞。
她聳聳肩,說,還好吧,香奈兒的小樣,我最近的新寵 。
而當年一個月生活費四百塊的我也是上網查了才知道,就那么個精美的小瓶子里面裝著點剔透的液體,就要我一個多月的生活費,忍不住倒抽一口氣。
說實在的我的少女時代乏善可陳,沒有好看的衣裙,沒有多么聰穎的天資,身材一馬平川,成績時常吊車尾,也沒有笑起來整個世界都亮了的白衣少年。我的青春期充斥著自卑和挫敗,而我還要抓著稻草摸著石頭戰戰兢兢往前一點一點挪。
那時候年紀小,看事情也流于表面,加上我又擰巴,總覺得別人有的東西我也一定要有。
我嫉妒抽屜里塞滿男生的情書的那個女孩,嫉妒從小學舞蹈顏正條順扔在人群中一眼就能拎出來的那個女孩,我嫉妒全校表彰大會上總被提名的那個女孩。十幾歲的女孩子誰能活得多么通透呢,只是暗暗咬牙,別人有的以后我也要有。
幾年光陰荏苒,一番窮追猛趕。現在的我和幾年前那個十六歲的我已經很不同了,起碼逛專賣店的時候店員不會一臉嫌棄語氣奚落地趕我出去,但依然會覺得自己low,依然會覺得有落差,依然有很多個內心暗潮洶涌的時刻。但現在的我要坦然地多,我知道怎么安放自己的虛榮心——你想要的東西就自己勤勤懇懇去爭取啊。
02
認識一個姑娘,特別勵志。
還是高中的時候,就見過她貼在桌子上的座右銘:你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要么一鼓作氣地往上爬,要么爛在社會最底層的泥淖里。
而她也確實這么做的。
大一時趕上微商的紅利期,代理衣服和包包干得風生水起。在景區做過導游,在客房的鏡子前擺拍,一群人點贊,畢竟她美。
大二時候各種做禮儀,順帶辦了護照,實習去了迪士尼。舉手投足間的那種氣場,真是極好的。
我在刷朋友圈時經常可以看見她的動態,今天去哪里玩了,今天做導游免費參觀了哪里啊,今天的裝扮不太滿意啊。她好像一直都自信滿滿熠熠閃光。
她也不避諱自己的虛榮,總想要更好的。但沒人覺得這樣有何不妥。我見過她中午十二點已過還在自習室背單詞,見過她下午一點不到就奔波在去圖書館的路上,見過她穿著禮服裙和小高跟一站就是一天,癱坐在地上玩手機。
她也會背H&M的包,用得鮮的眉筆,而她的光環,是自身實力成就的。
那些名包香水奢侈品,不過是優質生活的邊角料,唯有你自己,無可替代。
03
也曾看過一些帖子,
很多二十出頭的女大學生被鉆石王老五包養,作為同齡人,她們已然晉升白富美,每月生活費一萬打底,用著奢侈品,結識各種名流。她們攀上高枝撈足油水后,“洗白”上岸,找個老實人結婚,最后仍能過得順風順水 。
評論里除了司空見慣的“老實人挖你家祖墳了啊”,還有一天評論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二十歲出頭的女孩子,父母又是工薪階級,自己勉強在企事業單位,就能開的起豪車用得起名包,里面的內幕真當我們老實人不懂?只不過她玩弄我們,我們同樣消費她罷了。”
所以你看,多么像茨威格在自傳中寫的那樣:那時她還年輕,不知道上帝的慷慨贈與,早就在暗地里標好了價格 。
我一直認為,人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掂量清楚自己幾斤幾兩重,背不起幾萬塊的包包就不背,穿不起幾千塊的大衣就不穿 。
二十歲靠出賣自己買回來一支香奈兒,從此你再也不想用愛麗小屋用得鮮,你的經濟源頭是隨時可能被切斷的,但你已經被撐開的胃口是堵不住的。
最怕你在能力滿足不了野心的時候,通過作弊,嘗到一點甜頭,就輕飄飄地覺得,可以永遠漫步云端了。可事實上,沒有根基你隨時可能跌落成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