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欠賬,不說了,又是在咖啡館寫文。
聽聞 JK 羅琳在咖啡館寫出的哈利波特,特別羨慕,在咖啡館做一個心無旁騖的寫作者,最好坐在窗邊,有半桌陽光。
這一周,讀了陳丹青的《退步集續編》,依然推薦。丹青先生的文字老道得很,有一些海派的距離感,又有一些古文的韻味,入眼舒服。這本續編,和前作一樣,主要的議題還是集中在藝術、教育、城市,保持了一貫的深刻水準。悲觀地提了三五建議,說是悲觀,可能也存有一些僥幸吧,否則提也不會提。
書中收錄了三篇談魯迅的文章,非常真誠。前幾月正好讀了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和雜文集,看完陳的評議,果然自己還是讀得淺了,大先生的作品,是一座豐碑,常讀常新。喜歡的作者推薦的書,基本不會錯,讀毛姆、卡佛、錢德勒,都是依此按圖索驥,欣然于可以和自己喜歡的作者同讀一本書。
丹青先生說,一個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攤開一點說,某種意義上,一個人的性格、思想、涵養最終會反映在面容上。讀的書,經過的事,應對的人,掙扎過的心,都會如刻刀一般修飾面容。說面容美丑是矮化了這層意思,不過你們應該懂,想要更美的皮囊,光整容,沒用...
從來沒有追過星,這兩年倒是開始粉起了陳丹青和高曉松,這兩人水平自不必說,專業厲害,說話寫文還特別棒,有師長的風范。尤其喜歡他們的率真,即使到了知天命的年紀還能保持。能入世,又能保有理想主義情懷,這很不容易。
這一周的賢者時間,在思考小確幸和小確喪,這兩詞換個苛刻點的角度來表達,沒有信念去追求更大幅度的幸福,沒有勇氣去承擔更沉重的沮喪。之所以想到這些,是發現這幾年,不只是我,周圍的朋友也越來越多地被這兩個詞或者說這兩種狀態所俘獲,能夠理解我們有時需要這樣的手段來安慰自己,可是沉湎于此,總歸是軟弱吧。
如果有兩種生活可選,一種是波峰和波谷都非常明顯,另一種波瀾不驚,細水長流,你會選哪一種?從數學期望來說,這兩者差不多,也就是平均幸福程度幾乎一樣。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選的是前者,可是回望審視一些關鍵決策,已經有了不少背離,人是多么自相矛盾,多喜歡給自己披上理想的外衣。
這一周,通勤的路上,很認真地讀完了一本財務入門書《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慚愧地說,作為領頭創過業的人,直到這一周前,居然看不懂財務報表。每次學習一個新領域的知識,都會再次確認,我的知識只是一個多面體的一面,還存在著很多面去重新解讀和推演,是一個新世界,好奇心和學習力要一直有。
回看了一下幾個月前寫的自律清單,發現已經破戒好幾個,越發敬畏知易行難,有點沮喪,然而已經有點餓了,暫且放過自己吧,下周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