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方便面只吃這一款,而且最愛的是那湯,還有調料包里的菜,細細的,小小的,卻充滿了嚼勁……
先喝一口湯,快20年了,這味道一點沒變。
那時讀大學,從四川到東北,穿越中國的火車還是綠色的,搖搖晃晃要差不多40個小時。
每次上火車前都得在小賣部買上幾盒方便面,來一桶,康師傅,巧面館,再配上一包小面包,便是路上所有的補結。
記得2003年的寒假,火車特別擁擠,我們從學校出發排隊等公交車時就感受到了人潮似海。我們是被擠著上的火車,高年級的學長們守在站臺車廂口負責把女生們推上火車,最后自己硬擠上來,那時根本顧不上行李包,袋子早被扯斷,衣服什么的也都濕透了。
火車里全是人,我們買不到到坐票,全是站票,我們一群四川老鄉,被擠得四分五裂,根本湊不到一塊,火車慢慢發動,大家只能大吼誰誰誰上車沒?
車里暖氣很熱,空氣很悶,靠近廁所的人已經開始抽煙,那些凌晨就坐小巴公交來趕火車的人早已經餓了,他們開始吃東西了,也有人受不了這熱氣,只顧自的脫掉鞋子,
一瞬間,火車里人的呼氣,開水的熱氣,泡面的味道,煙味,還有咸魚的臭味全部混雜在車廂里,讓人窒息。
說真的那樣的場景,如今在電影里看了我都受不了,可當時卻并沒覺得有多苦,
窮學生窮學生,要的就是把那窮字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在火車上站著,誰都不想吃東西,因為轉身太難,取東西更難,餓了也都挺著。
40多個小時,我們撿著有座位的人上廁所的時間輪番歇腳坐一下,算是偶爾的放松。
那個時候四川到長春沒有直達列車,得換乘,要么在西安,要么在北京,要么在沈陽北。
北京聯通全國各地,我們基本搶不到票,沈陽北太緊俏,也買不到,我們大多時候都是在西安換乘。
到了西安,大家都顫抖著下來,腳一直踏不實,肚子已經餓得墜痛,吃一口面包下去,胃里就跟墜下去一塊石頭一樣難受,于是干脆不吃。趕緊換站臺等到成都站的過路火車再一次擠上去,比上一趟火車松了點,我們可以把包放在地上,坐在包上了。半夜,終于受不了了,從包里翻出一桶方便面,擠到車廂連接處去接了熱水,泡上,真的沒等到三分鐘就吃起來,那味道至今都記得,真的好好吃呀!
可那時我們并不敢大聲說好吃,怕人笑話。
寒來暑往,那樣的歸家返校之路我們走了四年,在那趟火車上喝下了不下白100盒泡面湯……
畢業后我沒再買過這樣的泡面,大約心理不愿再回味艱難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