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需要「向內求」

剛工作的時候,我是個什么都不懂的懵懂學生,幸運的是遇到了一位還不錯的師傅,于是我跟著他學了很多工作的方法。一年前,他提拔為了我所在部門的負責人,而我接替了他的工作,面對著全新的工作,他也是毫無保留的指點應該我怎么做。

經過一年多高強度的歷煉,在具體工作上我已經十分熟練,基本上已經可以獨擋一面,但始終感覺跟師傅當年的能力還有差距。再回頭來看師傅,他在領導崗位一年多的時間,較未當領導之前也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

原本以為,我可以不斷縮小和他之間的差距,當實際上,這一年里,我成長了,而他成長的更快,我們之間的差距并未縮小。

思考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雖然我可以從師傅那里學習到所有具體的工作方法和技巧,但有些內在的東西很難學到。而恰恰是這些內在的東西推動著我師傅不斷成長,同樣,也是一些內在的東西在推動我在成長。

通過這件事情,我得到的一個感悟是,成長需要更多的「向內求」,而不是「向外求」。

向內求是修煉內功

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于向外求。比如說,每天看大V們的公眾號文章,看到了很多好的方法、習慣、做事方式等等,然后對照自己發現還存在很多不足,于是就想著要改變,但實際上真正改變成功的卻很少。原因有兩個:

1.好的方法成百上千,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少則幾個,多則十幾個,而改變是需要過程的,我們不可能一下子就將所有好的方法都內化為自己的,因此,在面對這眾多需要時間來沉淀的選擇中,我們往往不會只選擇其中一個去做,而是什么都想做,結果卻什么都沒做。

2.所有大V們在成長過程中,那些內在的、核心的、最重要的東西,很難傳遞給其他人,就算大V們直接告訴我們其成長的關鍵是什么,我們也是很難體會其重要性,這需要我們自身去經歷和領悟。

這就好比,內功只能靠自己去修煉,別人不可能像武俠小說里一樣直接將內力傳給我們;而招式可以通過看別人比劃或者看別人寫的武功秘籍,很快就能學會。向內求就是「修煉內功」,而向外求就是「學習招式」。

學習招式很容易讓我們直觀的感受自身能力的提升,但也很容易遇到瓶頸。而修煉內功雖然需要時間,但提升的是底層能力,是「決定其他能力的能力」。

我們再來看幾個大V的例子,比如笑來老師,比如Scalers,他們是通過向外求成為現在的樣子嗎?都不是。那么,他們都是如何成為現在的樣子呢?笑來老師是通過十余年的持續公開寫作以及對區塊鏈的獨立思考和持續關注,Scalers是通過持續三年的每日不間斷的寫作。可以看到,他們都沒有向外求,他們都是向內求,通過自己不間斷的行動和思考,然后就成長為了現在的樣子。

三問向內求

向內求,簡單點說,就是通過面向自身的思考和行動來改變自己。

一、我們向內求的是什么呢?

所有能夠幫助我們成長的因素。

淺層的,可以是我們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比如說,我們發現自己的學習效率很低,那么我們反思有沒有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我們嘗試發現了番茄工作法、GTD工作法等,于是開始嘗試,一段時間后形成了新的、高效的學習習慣。

深層的,可以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情緒控制等。比如,我們通過向內求,觀察自己的思維方式,總結有效的思維模型,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最深層的,應該就是我們的元認知能力。所有的向內求的過程實際上運用元認知能力的過程,反過來,我們又可以通過向內求來提升我們的元認知能力。

二、我們怎么樣向內求呢?

個人認為,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是「自我反思」,二是「開始改變」,三是「形成習慣」。自我反思相對容易,開始改變很難,而形成習慣更難。

最后,因為向內求意味著面向自我,可能還是有人會對此有所懷疑。

三、向內求意味著我們可以自我成長嗎?

是的。以我的經驗來看,我們確實可以自我成長。

因為以大部分人所處的狀態,還遠遠達不到需要向外求的程度,還有大量的成長空間可以通過向內求來填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