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院子的兩邊各種著三棵銀杏樹,這是爺爺當年在集體農業社領回的樹苗,現在有五六十公分大了,偌大的院子,已被它們占去半壁江山。這六棵銀杏樹,曾是我們兒時的天堂。我們在上面吃東西睡覺玩耍、上竄下跳、嬉笑怒罵;樹皮上被我們刻下的字;被我們磨光的樹皮;都記下了童年的幸福時光。前些年,有人曾出價高價想買走,被爺爺一口回絕。“前人種樹,后人乘涼”,銀杏樹枝繁葉茂,而爺爺已離我們而去。
? ? ?9月中旬開始,黃澄澄的銀杏果已開始往下掉了。樹結果有大小年之分,這是小時候爺爺就告訴過我們的。奇怪的是,咱家這兩排樹兒,好像是約定好的一樣,今年這邊結果,明年那邊結果。看看,今年左邊這三棵,碩果累累,枝丫笑彎了腰;右邊這三棵,枝繁葉茂,碧綠的葉子像小伙臉上還泛著油光。奶奶常常提著籃子,把掉在地上的果子拾起來,褪掉外層的皮肉,用水沖洗干凈,在太陽下曬干。然后用小錘敲破外殼,剝出米兒,還把那層薄衣撕去,變戲法似的去掉中心的芽,包好放在冰箱里。周末,讀書的、上班的兒孫回家時,在燉雞里放上一把銀杏米,一家人共享著豐收的果實。
? ? ?雖然我們都愛吃,喜歡它糯糯的口感,卻是對它敬而遠之的。銀杏的果大家都叫白果,其實原生態的果是發黃的,且外層的皮肉有股很難聞的味道,像粑粑一樣臭不可聞。很多人為圖方便,也為了果子外觀好看,都用藥水浸泡,出來的果子白生生的,非常好看。奶奶說,咱家的白果不白,但貨真價實,做人做事一個理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