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12年去成都看一個朋友,在那邊的書店偶然看到一本書,是一本虛構小說,講述一個中年女人在各方面失敗后絕處逢生的故事。
那么《孤獨的時候不如吃茶去》這本書就是現實版的絕處逢生的故事。當有時候被人問起為什么會有勇氣獨自去走過很多的地方的時候,想想也許是自己一無所有,才會毫無顧忌。
時隔五年,當我看到《孤獨的時候不如吃茶去》這本書,頓時讓我有種當年的感覺。這本書是由吉普賽人珍娜繆賽卡所著,講述的是珍娜從開始銀行賬戶只有十幾美元,沒有工作,交不起電費,帶著一個先天腎功能不全的兒子,還需要大筆的手術費。
若是很多人面臨這樣的境地,可能會選擇抱怨,也可能會自暴自棄,而珍娜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及時這樣,她依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堅持公平交易的原則。把困境變成機會。
她憑借自己熱愛且擅長的花草茶入手,從沿街售賣自制的茶包到開起吉普賽茶館。后來將傳承吉普賽祖母的傳統配茶方法并加以改進,開發出一系列新產品。最后把生意越做越大,到成為少數銷售破百萬的女性企業家。
珍娜在《孤獨的時候不如吃茶去》中,不單單是將自己的經歷故事寫出來,還將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挫折,困境,失意全部呈現給大家。并在每一個章節后面都有一個杯子的格言,并附有我們生活中如果面對這樣的境遇該如何調節。利用冥想的方法,將自己遇到的問題一一列出,并提出練習解決問題的方法。
珍娜在創業初期,為了堅持自己的初心做有機茶,不惜面對投資人的撤資也要堅持自己。不遠萬里來到茶的源頭——斯里蘭卡,見到給自己寄出第一箱茶的茶農們。到后來,珍娜通過努力,也改變了為她提供有機茶葉的茶農們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別人成功的時候,會艷羨別人的成功。回頭想想,為什么自己沒有成為那個從困境中走出的耀眼的人。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的啟示,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要什么,當我們做事,或是冥想時。冥想是我們白天需求的最好呈現。我們要明確提出自己的要求。
不示弱,才是最大的弱點。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是這樣。在親子的教育中也是這樣,你偶爾的示弱,能激發孩子強大的承擔意識。
當我們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接納局限,了解自身不足,集思廣益,才能走出更廣闊的天地。當我們獲得一定成績的時候,也知道去慶祝,不是一味的埋頭苦干。我們慶祝的同時,在享受你應得的勞動成果的同時,在接觸不同的人,這也是一種眼界。
《孤獨的時候不如吃茶去》不單單是講述珍娜個人成功的故事,也更多是呈現給我們當我們面臨生活中的困難,要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勇于接納別人的愛,享受成功的故事。從一個孤獨,困境,封閉中,慢慢到愿意打開心扉,接納別人,到最后組建幸福家庭的轉變。
茶,就是她成長路上的一盞燈。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過不去的坎,只要我們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并勇于承擔和解決,那便是我們內心的一盞燈。反轉的人生便從此開始。
$&UA??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