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一種逃不掉的歷史哀傷

一個導演的下跪,讓一部被視而不見的片子為更多人正視。然而即便是跪了,也依然改變不了它的低票房事實——看電影高峰的周六晚上黃金時段,一個迷你的放映廳里,稀稀松松坐不滿。

若不是有人搭伙一拍即合,對于有著下跪名聲的片子,我是不會去看的。這些年,隨時到處都是秀場,情感、情懷、同情、憐憫、感動、苦難、幸福等一切,都可以拿來作秀,都可以拿來糟踐,以致于實在不敢輕易付諸信任。

在不時的失笑里看完《百鳥朝鳳》,一種屬于歷史的哀傷彌漫開來。或許,真正讓人難過的,從來不是恨鐵不成鋼,真正讓人痛心的,從來都不是不作為不夠努力。而是,時代的大潮下,昔日以命相博的東西,不可避免地在時光里淡出,多努力也無能為力,想方設法也束手無策,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從遠古走來、代代相傳的繁華,在自己面前明晃晃地終結,毫無商量余地。就像焦三的背影,步步遠離中依然挺拔高大,卻無法改變其遠離的事實。就像《百鳥朝鳳》排得再深刻在真情,依然改變不了更多的人連看都沒想去看的事實。

然而,它又豈止是黃河岸邊嗩吶的一個個案。在時間的每一個步子里、每一個階段,在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場景,都在上演著這種無能為力的消逝。

片子結尾,一個文化局領導找到嗩吶的最后接班人,提出要將嗩吶錄下來,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其在歷史上得以記錄。遺產,遺產是什么,在時間長河里需要被記錄的,都是因為再也回不去,再也無法延續……

數百年代代相傳、焦三引以為傲且努力維繼的嗩吶,在生存于黃河岸邊祖祖輩輩的人民心里根深蒂固,卻在改革開放后短短十幾年時間里,不如突然沖進來的西洋樂隊和舉著麥克風扭捏的身段,在這些外來客面前,數百年傳承的經典竟如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子,抑或步履蹣跚幾近奄奄一息的老者。

今天手機故障,刪了微信app,復機后重新下載打開微信,這個此前占據2.5G空間的軟件縮小到100多M,那些久久不舍、不忍刪除的聊天記錄,一下全沒了,一句不剩,一字不留。

有的東西,它離去,可能根本就與你無關。與你的不作為無關,與你的珍惜無關,與你的情真意切無關……只要時間不停,它就一定會離去。

而時間,它會停止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