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幾年前開始,丈夫回到老家總要找堂弟單獨說話,哥倆總是很親熱,仿佛有自己的秘密,也總少不了一項活動,就是在舊物堆中翻翻揀揀,他們在盛放舊物的屋子里翻找,搜索,來回巡視,找到一塊磁鐵就拿來吸吸舊物里的鐵器;找到個彈弓,嘴里說著:二叔給做的,還打住過鳥呢!手里就比劃著瞄準;找到舊課本,翻開看看,看到里面畫著的頭像,就議論著:小孩子不聽講,畫的我們語文老師;找到本小人書,就感嘆:小時候最愛看了,現在都消失了……
如今丈夫年近四十,堂弟也已成家,回家后見面的次數也少了。今年假期專門去看望二叔,寒暄過后,堂弟又像往常一樣帶丈夫來到堆放舊物的一處房屋,里面林林總總擺滿舊物,大到防震床、大衣、臉盆架,小到握力器、彩筆、彈珠。堂弟說:來看看有沒有好玩的給孩子玩,”他隨便翻了兩下,找出個彩筆、鐵環,就沒有興趣再找了。顯然不是我們沒有興趣,而是他發現他也沒有興趣,屋子里又熱又臟又亂,那一堆舊物儼然成為一堆垃圾,根本沒有什么有趣的東西,為避免尷尬,他建議到外面看看吧。戶外一排楊樹長得整齊而高大,樹葉被風吹得嘩嘩作響,大家抬頭看看長得筆直的楊樹,話都不多。大家仿佛在回憶小的時候那么喜歡在舊物中翻騰,不厭其煩地搜尋寶貝,找到之后大家會爭會搶會羨慕會顯擺,于是更加地瞪大眼睛仔細尋找,不怕臟不怕累,小臉弄黑了,小手像是小爪子,一雙腳是哪哪都能踩……因為我們小時候物資太缺乏了,誰家不能用的東西都不隨便丟掉,而是放著,期待或許有一天可以派上用場,而小孩能玩的東西就更少了,于是大家很喜歡在舊物中找些有用的東西或者找些過去歲月的影子和樂趣。所以,家家都有些存放的舊物,任由主人不定時的歸置和回憶,也由孩子們翻騰和找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物質的豐富,大家對舊物也不那么珍惜了,只是相聚時習慣性地想去舊物里尋找,尋找一種記憶,一種感覺,一種見面后快速親近起來的方法……
但是由于彼此聯系太少,生活不同和認識的差距以及相聚匆匆,本來還渴望在舊物堆中尋找共同的記憶,拉近彼此的距離和內心,卻發現無法做到了,對方無法做到,就連自己也沒有信心。畢竟人生經歷太多,彼此又都經歷著一些不可言說的痛苦,這膚淺的或低級的觸動已不能輕易的打動內心,內心已被層層包裹,不輕易外漏了,你的心如此,對方的心也如此……況且相聚短暫,無言未必不是最好的選擇。
盡管現代人逐漸不喜歡舊物了,舊了、壞了就一扔了之,再需要時就去買新,因此根本就沒有舊物,只有有用或者沒用,那這樣的人生是不是也缺少了記憶和懷舊呢?其實人是不可能忘記童年的和美好的事物的,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舊物堆也應該變得更精致一點,擺放整齊的玩具(哪怕是壞掉的)、書籍或干凈的衣物、照片……,而不是令人生厭的一堆垃圾,人應該經常對舊物擦擦抹抹、擺放和收納,找些驚喜、拼成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