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是激發(fā)自我潛能的敲門磚,跑步上的障礙或許是上帝偽裝的禮物】
我是一個有恐高的人,我不敢攀爬太高的地方,昨天我特地問了一個干了二十多年的建筑工人,我向他詢問他是否有恐高,因為我看到他非常登上搭架,沒有人負責,還必須弄著混泥土。
16歲的出門生涯,誰能不懼那脫離大地數(shù)米的距離?
是生活的困難成就了他!
是生活逼迫了他!
是生活還原了我們的本有的能耐!
有人曾這樣描述路遙的一生,過去童年的苦難是客觀的環(huán)境所制造的,后期的困難是路遙主動去自己尋找的。
【苦難是重要的一生財富。】
跑步可以通過你的主觀能動性,選擇這帶著荊棘的人生路段,通過主動性的前進,體味人生的百態(tài)。
縱觀馬拉松肯尼亞人,上帝給予他們臟亂差的跑道,“高原狀態(tài)”的環(huán)境,沒有現(xiàn)代的各種訓練,并非天生的“馬拉松人種論”,他們腿部傳統(tǒng)訓練就是跑山,訓練營只干三件事:吃飯-睡覺-跑步,他們知道跑步是這一生難得的捷徑。
肯尼亞馬拉松的圣地:埃騰
這里有的是破洞的二手跑鞋,甚至買不起跑鞋赤腳的跑者,他們追逐風的高原紅土揚塵在空中在未明的晨曦進行一天的鍛煉伊始。
你難以在賽場看到前行的肯尼亞馬拉松選手的背后:一場報名500美金的比賽意味著砸鍋賣鐵,賣牛賣羊;150元的二手跑鞋很多跑者未能買的起;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6平方米訓練住所并非所有訓練者負擔得起。
除了給予的苦難,他們興許比誰都更接近上帝,沒有因為天生的困難而抱怨,仍能虔誠的禱告,這個微妙的動作你可以觀察任何一場馬拉松跑完后的肯尼亞人的動作。
正如,未能奪冠從未沮喪,因為明白“如果這次沒跑好,這次沒奪冠,上帝應該是給我安排了下場奪冠。”
【愿你的跑步生涯,出現(xiàn)“肯尼亞式”的一段記憶,除了跑步,一無所有】
【一起堅持,彼此欣賞,連續(xù)第11天跑步心得分享,來自來一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