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姐姐送小外甥去上輔導班,我強烈反對。理由是:
1、小學知識淺顯,應付這些,小家伙綽綽有余,根本不需要額外輔導。
2、已經掌握的知識,非去重新輔導一遍,只是無效的重復學習,對孩子的成長毫無裨益。若用這些金錢和精力,去學習繪畫、書法、舞蹈、樂器等,六年堅持下來,也能小露一手了。
2、以一個初中一線教師十余年的教學經驗,十分負責任地告訴你,小學時整天補習,習慣于呆在老師眼皮底下的孩子,到了初中,自覺性和自主學習能力都很差。
話說到這份上,姐姐還是送孩子去了。理由是:
1、輔導班是自己老師辦的,不去,怕傷了老師面子,對孩子不好。
2、看大家都去,孩子自然也想去。那就尊重孩子的意愿。(問題是,這真是孩子的意愿?)
3、部分老師,上課不講仔細,專留到課后輔導時講。嘖嘖,這樣一來,補習的效果就出來了。
作為一線教師,我向來憑良心做事,而我身邊的同事都兢兢業業,因此,我想當然地認為是家長“陰謀論了”。認定姐姐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沒有主見,非得隨大流才能尋得安全感。直到我朋友跟我分享她孩子在幼兒園的經歷,我表示驚呆了。
首先,我朋友自己也是教師,中傷教師的事,她決計不可能做。因此,所陳述的事情百分之百可靠。她女兒上的是一家連鎖幼兒園。上學沒兩天,她女兒回家后,就質問她媽媽(您沒看錯,是質問):“是不是你沒交錢,所以我不能學數學?”
我朋友當場懵逼。細一回想,是有這么回事,開學報名時,老師有提到,如果要學蒙氏數學,需額外再交800塊,這屬自愿選擇。像我們這種人,都是“自然成長”、“快樂就好”的積極實踐者,就理所當然地將這條信息自動忽略了。然后,就出現了女兒質問親媽這一幕。一個四五歲的小姑娘,若非受到特殊“提醒”,恐怕不容易提出這么“一針見血”的問題。
我朋友當即郁悶無比。后經仔細了解,原來該幼兒園將蒙氏數學的學習放在午休時間,沒報名的孩子讓保育員帶去睡覺,有報名的孩子則由老師在教室里輔導。午休室就 在教室旁邊。這個年齡段的小屁孩,自我概念未成形,他們的價值感主要來源于重要他人對其的態度。除了家長,老師就是最重要的重要他人。而這個重要他人,卻將他趕去睡覺,自己笑逐顏開陪別人了。孩子難免會有失落感,甚至會認為自己是不討老師喜歡的,是沒有價值的。
有人肯定會反對,會說在家庭里得到圓滿關愛的孩子,就不會有這種玻璃心。但是,現在社會,大家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另外,父母自身也未必特別圓滿,能確保給孩子圓滿的愛嗎?孩子終究是敏感的。老師的這種行為,無疑會傷害到孩子。另外,午休本就屬于孩子在園時間。只要是工作時間內,孩子就有權利得到老師的關注和照顧。在工作時間內賺外快,算怎么回事?
面對這種奇葩事件,多數家長選擇隱忍。心理原因大致如下:
1、還是怕傷了老師面子。
2、娃在人家手上,對我家娃娃不好怎么辦?
3、算了,高額學費都交了,不差這千兒八百的。
4、別人都行,我也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孩子怕失去老師的關注、怕在同學中成為異類,怕老師將成績退步歸因于未參加補習,家長怕得罪老師,怕孩子受委屈……這種種微妙的心思,促成了任課教師只要一開辦輔導班,絕對生源滾滾的現象。看起來,大家爭先恐后,學習積極性無比高漲,事實上,有苦只能往肚子里咽。
我曾問過一個家長:“你孩子天天這樣補習,效果好嗎?”
他搖苦笑:“那些錢,其實,就當是送給老師了……”
我知道,這篇文章,肯定有給教師招黑之嫌。然而,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名教師,讓我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心里比誰都難受。
我沒有自詡高尚,我也不是只講奉獻,我也渴望金錢,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從不反對教師憑借自己的才能去賺外快,你當然可以去辦輔導班,但是,你的生源應靠你個人的實力和品牌去獲得,而不是通過給幼小的孩子制造“區別對待”,不是通過“暗示”家長。這種帶有“脅迫”性質的招生方式,作為同行,我深感不齒。
既然選擇教師這個職業,你就應該恨清楚其中的利弊所在,教師工作穩定,但也注定了你得承受平淡的生活。不要拿教師工作清貧說事,你有能耐,你跳槽。你有能耐,你靠才華吸引學生。
當你從家長手里接過紅包,你就該知道,他在心里鄙夷冷笑。當你開辦一個學生根本不愿來的輔導班,你就該知道,不滿已經在他們心里滋生蔓長。
我們不要當蠟燭,不要當春蠶,我們不要犧牲自己去成全他人,但是,也不要壓榨別人來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