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與兩個朋友聊天,分別感覺遇到10年前的我和4年前的我。前者,初生牛犢不怕虎,我行我素;后者瞻前顧后,憂心忡忡。然而,現在的自己,卻可以坦然面對失敗與成功,錯誤與正確。
10前,我把未來當過去,用曾經的目光審視孩子的未來。
4年前,我把當下當未來,用未來的焦慮審視孩子的當下。
今天,我活在當下,不以過去為坐標,不讓未來成浮萍。
把未來的焦慮前置到當下,我無法聚焦當下的目標。
把過去的成功遷移到當下,我無法關注環境的變化。
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當我處理孩子關系時,卻屢屢犯錯。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放下所有的責任、義務、權利,看書,學習,咨詢,批判,反省,接納,重新開始認識自己,認識孩子的世界。孩子沒變,變的是我看他的角度,我仿佛穿過鏡子,走入鏡子后他的世界……
當我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并尊重當下的自我時,一切都變得透明,沒有障礙,彼此只有源源不斷的信息交互和情感包容。那恐怕是一位母親最幸福的時刻。我們在特定的時空,相聚又擦肩而過,彼此保留獨立的人格。不互為附屬,亦不相互依附。相輔相成,亦相生相長。
永遠在彼此左右,卻永遠不左右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