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03年3月24日,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這一天,相州湯陰的一個富農家里,一名孕婦正在忍受著分娩的痛苦,而房外的男人則是焦急的來回走動,心里默默的祈禱著什么,這名男子名叫岳和。岳和是當地的富戶,為人忠厚,重義氣,即使節衣縮食,也要濟人之困,深得鄉人愛戴。
天降異像,岳飛出世
這時,有一只像鯤鵬一樣的大鳥,從他家的房頂上飛過,并發出聲聲尖利的鳴叫。不久,房間內便傳出了嬰兒的哭聲
因此,岳和為其取名為“岳飛—字鵬舉”
岳和親身務農,遇河北饑荒,嘗以粟米數升與萊煮粥,合家人只取半飽,余粥濟饑者。耕田有侵其地者不與之辯,有負債者再不索取,此鄉里之人,皆敬重之。
在小汪看來,其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這個老實本分不與人爭的岳和,并不符合大眾傳統觀念中對英雄的定義,甚至顯得有些———懦弱
但岳和的言傳身教與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這是岳飛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起點,也是他與民為善,一生奉行愛民如子的根本原因。
岳飛應天命而生,少負氣節,辦事沉穩話不多。家中貧困卻勤學不輟,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更兼天生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岳父知其不凡,為其請來名師教導。
其中有一位名叫周同,(岳飛傳中將其稱為周侗,武藝非凡,教導出無數杰出弟子),關于其真正生平究竟如何?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周同的確是一個抗遼抗金的強硬派分子
他曾是宋朝的禁軍教頭,因為武藝高強,甚至還成為職稱最高的“天字”教頭(內部有天地人三個不同等級席位,其中天字席地位最為尊貴)。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退伍兵王,小汪認為他是岳飛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位真正的老師,對于岳飛的影響極其深遠
天資聰穎的岳飛很快便學會了周同的全部技藝,能左右開弓,武藝“一縣無敵”。并且在這樣一位名師的教導下,岳飛不僅武藝進展極大,那一顆忠君愛國的種子已經深深扎根于岳飛心中。
一生主張抗金抗遼的周同,終歸是時代的另類,不得重用,他死的時候緊緊握住岳飛的手,眼睛卻遙望著北國的方向,那是燕云十六州,是大宋有識之士歷代求而不得的念想。
因為對于他的老師極為尊敬,岳飛每逢朔日、望日便會到他的墳墓祭奠他。父親岳和見此很是感慨,問他:“你若被國家任用,應該會為國家殉難以成全大義吧。”
不知道岳和是出于怎么樣復雜的心情,作為一個老父親,或許有欣慰,喜悅,亦有深埋心底的擔憂。
岳飛沒有回答,只是盯著老師的墓碑發呆……(隨著他的去世,岳飛有一段時間變得意志消沉)
從軍報國,戎馬生涯
此時的天下,風云激蕩,前線充斥著戰火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冬,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以宋朝未遵守兩國訂立的“海上之盟”為由,兵分兩路進攻宋朝。
金軍陳兵開封城下。宋徽宗匆忙禪位于其子欽宗,逃往東南。欽宗與金國簽訂割地議和協議,割地賠款以換取金軍退兵。然而嘗到甜頭的女真人,怎么可能就此滿足?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春,金軍北返。民眾抗議與朝廷內部主戰派的堅持下,宋廷罕見的硬氣了一次,拒絕割讓。
八月,金人指責宋人違約,再次南侵。九月,太原陷落,金兩路軍匯聚于宋朝首都開封城下。十二月,開封陷落,欽宗向金人奉上降表。靖康二年二月,金廢宋徽宗、宋欽宗二帝為庶人,北宋滅亡。五月,金人將徽宗欽宗、皇室宗族以及妃嬪宮女、樂師畫師、書籍珍寶等都劫掠而去,隨軍北上。這場浩劫,史稱靖康之變
中原罹難、神州蒙塵,殺入中原的女真人,在這片土地上肆意屠戮,蒼生哭嚎,此時的岳飛從軍中突圍回到家中,一路上處處充斥著金人入侵后人民慘遭殺戮的殘酷,心中悲憤不已。
但同時,他又擔心母親年邁、妻兒力弱,在亂世中難以自保,所以始終無法下決心參軍抗金。
但此時,深明大義的岳母點醒了岳飛,勉勵他從戎報國,并為岳飛刺字“盡忠報國”。
在后來的《乞出師札子》中,岳飛曾如此表明心跡。
“臣伏自國家變故以來,起于白屋,實懷捐軀報國、雪復讎恥之心”
靖康元年,金軍再次南侵,大宋名將“文人”宗澤臨危受命,在磁州擊退來犯的金軍,聲震河朔。
同年,金軍再圍開封,欽宗任趙構為兵馬大元帥,宗澤為副元帥,共同救援開封。宗澤力主向開封進軍,并不顧趙構、汪伯彥等人的阻撓,率兵奮戰,多次挫敗金軍。
而此時的岳飛數次投軍,先是會見了當時“聲滿河朔”,正多方收攬英才抗金的招撫使張所。分隸于名將(后來的八字軍首領)王彥的麾下。
關于岳母刺字的真假未見正史,尚有待懷疑,但是王彥八字軍刺字,是見諸于與史書的,王彥驍勇善戰,多從抵抗金人,金人對之恨之入骨,懸賞購求其首。王彥為預防發生意外,夜里經常換地方睡覺。部下為他抗金的一片赤心所感動,都在面上刺“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字,以示忠于王彥、忠于宋廷。
王彥病死于任上時,仍懷著“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滿腔悲憤。
這位岳飛抗金路上并肩作戰過的戰友,其拳拳報國之心,給岳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許在后來的戎馬生涯中每每回憶,亦曾觸動過岳飛。
但岳飛和王彥因抗金方法主張的不同,難以共事,深思熟慮下,他決定率領部伍南下東京開封府
岳飛也是在這個時候投入了宗澤麾下,這是岳飛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位伯樂,當時,岳飛曾因犯法將被處刑,宗澤見到岳飛感到驚奇,說:“這是一個將才?!闭錾辖疖姽ゴ蜚崴?,宗澤將五百騎兵交給岳飛,讓他立功贖罪。岳飛大敗金軍而回,宗澤于是升岳飛為統制,岳飛由此知名。
宗澤曾與岳飛談論兵法,知其乃絕世將才,多有提攜之心,宗澤多次挫敗金軍進攻,使開封成為抗金前線的堅強堡壘。金人畏憚宗澤,都稱他為“宗爺爺”。后人稱贊他的忠貞、節操“皦然可與日月爭光”,不僅僅是岳飛,北宋許多名將都深受其影響,如位例中興四將的韓世忠,八字軍首領王彥。
建炎二年七月,宗澤去世,宗澤臨去世前沒有提及一句家事,唯獨大呼三聲過河,其義是讓眾人收復汴梁,然后高宗移駕汴梁號令天下漢人,復我河山。而這一遺愿即使到南宋滅亡也沒有達成
而在此時,這被金人所占領土地上的人民,已經飽受苦難,他們本為天子順民,中國古代的老百姓從來溫順純良,只要還有一口吃的,只要還有一個王來承認,他們便會安然接受統治
但如今天子拋棄了他們,金人也不會將他們當作子民看待,畢竟金人有自己的英雄,自己的天子,他們是多余的,這是種群之爭,沒有對錯
或許在一開始,這里還有更多如岳飛,王彥一樣的漢人英雄,奮起反抗,那些不曾在史書上留下名字的人物,亦曾是英雄的一員
其實英雄本也是普通人,畏懼死亡才是一個正常的人類,此時懦弱與勇氣將化為兩類人,但活下來的往往是懦夫,而死掉的英雄什么都不是。于是他們中的多數都臣服了,如張邦昌,劉豫等,或被迫或自愿淪為了金人的爪牙,轉而向自己的同胞揮起了利刃。
古代的封建王朝從來都有一個邏輯,王來承認,王來允許,王來背負整個世界,只要王還在,世界就沒有崩塌。
金人試圖扶持起一個漢人的偽皇帝,來緩和漢人的情緒,鞏固自己在中原的統治,這個漢奸兒皇帝甚至不需要做的有多好。畢竟這一段歷史將是由懦夫的后代寫就,真相將被埋沒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后世幾百年以后,那已身在光明的后人,誰會在乎呢?誰會真的在乎呢?
并且有“珠玉在前”,被俘不堪的徽欽二帝與惶然南逃的宋高宗,這“珠玉”襯托之下,給這幫棄民換一個新的天子,得到他們的效忠,似乎也不是什么難事!但情況進展的卻并不順利,最大的阻礙便是——岳飛
這個年輕的少年將軍幾乎以一人之力,便照亮了帝國黃昏中整片暗淡的天空。
他做到了,他既做到了“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邁,亦做到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軍事奇跡。
金人聞風喪膽,百姓交口稱贊,更為難得的是,岳飛始終堅守著“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的戒條,并讓自己麾下的整個軍隊都達到了這個標準,這在古代社會,是完全無法想象的事情,這已經不僅是簡單軍紀的問題,而是更為可怕的觸碰了“信仰”這一標準
什么是最強的軍隊?800多年后的一支紅色軍團已經給了我們答案,那就是為信仰而戰
千古以來,精忠報國的并不是只有岳飛,但只有岳飛是不同的。
后來的歷史,你們都已經清楚
一曲滿江紅,千秋尚凜然;至今思岳飛,滿腔報國志。
岳飛數次北伐出師,最后一次期間一連收復了潁昌、蔡州、陳州、鄭州、郾城、朱仙鎮等地,再向前邁出一步,淪陷多年的中原,就能收復了。
征戰沙場多年,岳飛從未如此振奮,他對將士們說:“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
而這個時候,他等來的不是朝廷的支援與勉勵,而是“十二金牌召岳飛”
風波亭中風波起,這個大宋軍界最負盛名的少年將軍,如今已步入中年,他的存在早已是無數人的信仰,此時此刻,岳飛凝聚的是這片土地上人民的意志,那一刻,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凝聚了神性的光輝。
在供狀上,岳飛只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在生命中最后時刻留給世人的依然是一副堅毅的身影。
正如上文所說,縱然是英雄也會畏懼,岳飛畏懼過嗎?我想,亦是有的,只是這世上畢竟有一些東西比死亡更加重要,這個東西是什么?上述的先賢已經告訴了他,有人質疑岳飛被神化了,但是岳飛二字,擔的起這份榮譽
我們敬仰英雄,唾棄懦夫,卻往往不知
英雄畢竟是少數,你我皆是懦夫的后代
我不知趙構秦檜們心中是否有那么一絲的不平衡
“我也曾為了這個帝國,奉獻了許多,他岳飛懂什么?”
“在當時的情況下,以一種并不光彩的方式丟棄了部分的領土與子民,卻保全了宋朝的半壁江山,比你岳飛保護了更多的漢人”
“但是憑什么?接受贊譽的是你,而承受罵名是我”
趙構心中何嘗不知岳飛的忠義?岳飛何嘗不是他的心腹愛將?是為他一手提拔栽培,趙構心知肚明,岳飛一生,無他,精忠報國而已,但是昔年宋太祖的黃袍加身,如何又不能在岳飛身上重演?
要知道上一個這樣一生奉行愛民如子的“偽君子”叫做漢昭烈帝劉備劉玄德,而岳飛如今已經有過之而無不及。
“哪怕你岳飛裝裝樣子也好,一個月給你多少錢?值得那么拼命去保護那些淪陷區的漢人?”滿朝盡在做人,岳飛卻在做事!
“你已經做到了王的職責,替他們背負整個世界,即使北伐成功,還要我這個天子干嘛?無論如何也留不了你了”
恍忽間,大宋官家再次想起了金人主子曾經赤裸裸的威脅——“必殺飛,始可和”。
這才是大宋君王所恐懼的東西,岳飛之死的背后真相是深愛著漢人,深愛著這片土地。
岳飛雖死,但精神卻并沒有被埋沒,斯人逝去千百年,千百年后,他們的傳人還在保衛華夏。哪怕是懦夫的后代,也是敬仰英雄的,懦夫的后代不是懦夫,這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亦曾感受過英雄的力量、榜樣的力量、
岳飛的精忠報國已經成為了中華文明與民族不可戰勝的重要精神力量!
許多外國人詫異,中國人不信上帝,沒有信仰,其實啊,中國人的信仰早已藏在歷史長河之中,正如岳飛的信仰是在岳和,在周同,在宗澤,在那華夏歷代先賢的精神感染下所凝聚。
華夏歷代的先賢亦早已在悄無聲息中成為我們的信仰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