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悲歡離合,當代豈無前代事。
觀抑揚頓挫,座中常有戲中人。
南宋初年抗金名將岳飛(1103-1142),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有關他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當北宋滅亡、南宋小朝廷在女真鐵騎的打擊而處于風雨飄搖之危殆時刻,自士卒積戰功升擢方面統帥的岳飛率領岳家軍英勇抗擊金兵南侵,襲金陵,戰江西,平洞庭,收襄陽,連戰連捷,揮軍北指,在即將收復中原失地的關鍵時刻,卻遭到昏君奸相的陷害,冤死在大理獄中,使得千古名將欲驅虜滅金以一雪“靖康恥”的宏圖大略功虧一簣。由于奸相秦檜害死岳飛以后,作惡心虧,為掩世人耳目,不惜利用手中權力,對有關岳飛一生戰功事跡的文字記載,采取了種種手段予以纂改、捏造和銷毀;并通過以“交通叛將”的罪名橫加迫害與岳飛關系較深者,迫使世人紛紛焚毀與岳飛有關的文字以避禍,于是凡屬記載岳飛戰功事跡的官私文獻資料大多云飛煙散了。
然而奸相之淫威并不能只手遮天,當時,世人激憤于岳飛的“精忠”獲罪之冤屈以及昏君奸相的自毀長城的無恥之舉,所以在岳飛被害身死不久,有關岳飛的神異傳說故事便逐漸在百姓之中傳播。如在南宋中期,民間即有岳飛是天上“豬精”轉世的傳說;也有傳說稱岳飛死后成神,當有人扶乩請神時,來的即為神人岳飛。
(杭州岳廟岳飛坐像)
隨著有關岳飛的故事輾轉流傳于民間,并隨著百姓大眾的愛憎而屢加增刪,其他人的一些事跡,也被附會、集中到岳飛身上。于是,作為歷史人物的南宋大將岳飛便逐漸被敷衍成一位文藝作品中的藝術形象。
也正因為此,岳珂所編撰的《鄂王行實編年》一書中,即搜羅了不少并不符合歷史真實的民間傳說故事以及民間文藝作品中的內容。于是,日后廣為流傳的著名章回小說《說岳全傳》便應運而生。《說岳全傳》全稱《精忠演義說本岳王全傳》,也有簡稱為《說岳》的。此書題“仁和錢彩錦文氏編次”、“永福金豐大有氏增訂”,共20卷80回。
隨著《說岳全傳》的問世,其他講述岳飛故事的演義小說便逐漸湮沒,不甚流行了。后來有關岳飛故事的戲曲、評話等,其所采用的本事,大多被《說岳全傳》所“統一”,因此在一定程度可以說,民間百姓熟悉岳飛這位民族英雄,大多是通過這部小說。但是,盡管小說內的許多人物、事件在各種史書中間或可見,岳飛的形象也與作為歷史人物的岳飛大體相符,然而小說中的岳飛并非歷史上的岳飛,兩者之間畢竟存在著很大的距離。
為便于人們區別歷史上的岳飛與作為小說、戲劇人物的岳飛之所在,也因為有鑒于《說岳全傳》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在《細說岳飛》一書中,作者顧宏義老師特意選擇了岳飛一生中幾次大的歷史事件以及與岳飛相關的人、事等,與以《說岳全傳》為主的戲劇、小說及民間傳說中相應的岳飛故事略加比較、分析,以為讀者大體了解岳飛這個歷史人物的波瀾壯闊的軍旅生涯,精忠報國、忠貞不屈的氣節和悲壯激憤的一生際遇,提供一些參考。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讀者寫的《細說岳飛》一書的書評。
精忠報國是民族英雄的代名詞,是岳飛第一次讓這四個字有了現實意義。讀來他的《滿江紅》是那樣的暢快淋漓,看到他的冤死入獄是那樣的心痛不已。岳飛是我們心中的那一抹傳奇,傳說、戲劇、小說盡是為他而名,不過,人們卻忘記了追尋歷史深處的真實的岳飛。
顧宏義老師的這本書正是著眼于對《說岳全傳》等小說與現實岳飛之間的差別的分析,橫向對比加縱向敘述讓讀者可以對岳飛有一個立體的了解。
文學作品中岳飛的身影為何會和事實有偏差無法和岳飛所處的大背景脫離關系。昏君奸相是他的不幸,關于他的文字記載也在這場災禍里或被篡改,或被銷毀。人們也用口口相傳的傳說為岳飛鳴不平。深處亂世后來人也借演繹岳飛的事跡來直抒胸臆。或許這也是岳飛為何如此吸引后來人的原因,探究他,既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必然。
岳飛的傳奇始于征戰,也落幕于征戰。岳飛參加過的戰爭主要是平內亂和收失地兩類。內亂很多,但是真正能上的了臺面的確沒有幾個,小說里傾向于把占山為王者的目標拔的比較高,不過其實現實里趁亂而起者大都是想顯擺一番罷了。作者主要介紹了戰江西、征曹成、平楊幺這幾場規模較大的戰役。
綜合這幾場平亂,我覺得岳飛固然有正規軍隊的優勢,但是不能忽略他的“謀略”,尤其是他迅速地找準時機出擊,可以猜到因此減少了多少不必要的損失。李成在江淮的崛起于建炎末年的進軍北歸和宋軍無力北上之時,強征農民,擁兵數萬,所掠之地的宋軍大都望風而降。韓世忠、劉光世等人的推辭讓宋高宗再三斟酌之下選擇了張俊為招討史,岳飛的軍隊即在其麾下。張俊部與李成的大將馬進部在洪周相持了一個多月。岳飛向張俊提出了他的破敵之法:斷生米渡口,之后的戰局是:楊沂占生米渡口,岳飛從背后破敵陣,大軍正面夾擊,馬進敗退筠州。馬進在筠河布陣10萬大兵,但是卻被岳飛的“200騎”迷惑了雙眼,200騎之后埋伏的伏兵和來增援的張俊大軍將馬進部大的落花流水。征曹成的一戰最精彩應該就是岳飛的“間諜之法”。不過曹成部倒不是特別頑強,幾乎遇到岳飛既是在一路兵敗和后撤。賀州,即是岳飛施展“間諜之計”的地方。岳飛部下擒獲一名曹成的間諜,岳飛隨口說出大軍將要在茶陵就糧,之后裝出失口之狀,再將間諜放走。岳飛這招麻痹了曹成,之后岳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天未亮前攻入曹成大寨。孤注一擲的曹成在桂嶺的決一死戰的幻想也被岳飛澆滅。不過在《說岳全傳》里是岳飛故意向金軍間諜交了一份密信,這個反間計讓兀術逮捕了劉豫,不過自己和作者一樣也比較不太信這個傳說,作者也提到這個傳說比較像把岳飛放曹成間諜和岳飛散布劉豫欲歸附宋朝的幾個史實加以編撰而成的,并且小說征曹成的故事的時間也和真實史實有些出入,也是需要注意的。平楊幺一戰,岳飛贏在了“攻心”,黃佐、楊欽、全琮等楊幺心腹相繼在岳飛的勸誘下和對岳飛的信任下投降,從內部瓦解讓岳飛省去了岳飛在水戰上浪費的時間,小說中的楊幺部下獻地理圖等神奇的故事也是由此事生發開來,有一種起伏跌宕驚心動魄的感覺。這場平亂,也讓岳飛在仕途上更進一步,是岳家軍發展的重要一步棋。
收失地中不可不提的是郾城、潁昌大捷。對外作戰,岳飛顯得更加勇猛和兇悍,因為對金之戰是一場精兵與精兵的較量。不過這場大捷的竟是來源于李若虛的“抗命”,岳飛本要支援友軍,但誰料發兵之后巫術已敗走開封,李若虛的擔保讓岳飛得以繼續進攻,6月25日收復蔡州,閏6月19日,張憲擊敗韓常軍,攻克潁昌府......但金軍不甘失敗,派精兵6000余騎反撲潁昌,但又被董先和姚政打敗;7月8日兀術偵得岳飛將率少量騎兵出現在郾城,親率15000親兵已鐵浮圖拐子馬迎戰,岳飛的部隊以其特有的砍削馬足的方法生生的打敗了兀術的金軍。兀術再率12萬人轉攻穎昌,這是一場血戰。13日,楊再興率領的300騎兵在郾城北小商橋與金軍遭遇,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岳飛估料到金軍要進攻,果真14日兀術便攜大部人馬而來,王貴岳云部在城外殺敵,董先、胡清二將守城,激戰了幾十個回合難分勝負,最后守城士兵沖出城才扭轉了戰局。5000多金兵陣亡,金軍統領夏金吾、粘罕索陣亡。顧老師也分析到小說中的朱仙鎮大捷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從郾城、潁昌大捷改編而來的,或者可以說朱仙鎮大捷是由后人虛構的,并且之后描寫的宋廷連下十二道金牌,時間上也和史實有出入。并且真實情況下的班師回朝并不是因為只只是因為宋帝的下令,還因為岳飛的軍隊已經孤軍懸于敵后,當然讓張俊、楊沂等人的回撤也是宋高宗下的命令,這個命令比十二道金牌更狠,也讓岳飛沒有了孤注一擲的退路。
當然作為一代名將,這本書里還詳細分析了岳飛的家庭身世、岳飛手下的名將、還有宋金方面的“名人”,如張邦昌、劉豫,還有岳飛和宋高宗、秦檜、韓世忠等人的微妙關系,以及風波亭之案、《滿江紅》作者的揭秘,基本涉及了岳飛的各方面。《滿江紅》是岳飛的傳世名作,但是其真實性也是有人質疑,有人同意,而且作者在這章所提到的一些考證和對比我覺得很有用,這種研究和思考的方法我覺得也是需要讀者所掌握的,不過不管作者是誰,這首詩中所傳出的浩蕩正氣是在一直激勵著神州大地上的中華兒女的。研究岳飛的意義和樂趣,我認為也正在于此。
怒發沖冠,是岳飛之膽,臣子恨,是岳飛之心,收失地,是岳飛之志,小說中的岳飛是后人的寄托,真實的岳飛更是對岳飛崇高的敬意!
推薦閱讀
《細說岳飛》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岳飛一生中幾次大的歷史事件及與岳飛有關的人、事著手,結合《說岳全傳》等以敘述岳飛經歷為主的歷史故事及小說相比較、分析,給讀者展示歷史上岳飛其人的波瀾壯闊的軍旅生涯,精忠報國、忠貞不屈的氣節和悲壯的人生際遇,均娓娓道來。給讀者再現了真實的岳飛。
作者介紹:
顧宏義,男,1959年生,博士。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校古籍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宋史、古典文獻學。已出版《天平:13世紀宋蒙(元)和戰實錄》《天裂:12世紀宋金和戰實錄》等著作多部,主持多項國家社科基金和古委會項目。參與編寫的《顧炎武全集》獲得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