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哥
上篇文章,我們介紹了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情況,盤點了4個河南入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的情況。接下來我們繼續盤點下面六個村。
NO5:開封市蘭考縣東壩頭鄉張莊村
張莊村位于九曲黃河的最后一彎東4公里處,曾是蘭考縣最大的風口,沙丘遍布,土地貧瘠,收成低下,人們生活困難。60年代初,縣委sj的榜樣焦裕祿,在這里查風口治理風沙;深入基層,問計于民,受村民魏鐸彬翻淤固墳的啟示,創造了“貼膏藥”(翻淤壓沙)“扎針”(種植槐樹)的治沙辦法。從群眾實踐中總結出了“造林固沙,百年大計;育草封沙,當年見效;翻淤壓沙,立竿見影,三管齊下才能根治風沙的三條治沙經驗,并在此召開現場會,向全縣推廣,這里自然就成了蘭考縣治理“三害”的一線指揮部,縣委sj的聯系點。經過全縣干群的多年努力,蘭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4年,蘭考縣zf在張莊村西建造了焦林紀念園,蘭考四面紅旗紀念館,焦裕祿精神體驗教育基地,夢里張莊采摘園等被焦裕祿干部學院定為現場現場教學點。并將張莊村稱之為“夢里張莊”。2017年11月,張莊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NO6:信陽市新縣八里畈鎮丁李灣村
丁李灣,位于新縣八里畈鎮神留橋村,始建于元末明初,以清代乾隆年間最盛,至李維屏時期,莊園四周城墻環繞10多里,并有東西南北四道大門,內有800多人居住,素有“李氏莊園”之稱。
2003年丁李灣被確定為“河南民俗民居村”。2012年經過國家住建部專家進一步挖掘,以其悠久的文化內涵及古村落資源,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傳統村落,2014年被命名為“中國景觀村落”。
據報道,這里有著流傳已久的皮影戲表演,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皮影戲是我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NO7:鄭州市新鄭市龍湖鎮泰山村
泰山村又名西泰山(或西太山)是以軒轅黃帝大臣泰山稽而命名的,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們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大會諸侯,定國都(有熊國即今河南新鄭)、治國策、統一華夏,中國龍由此而誕生!史書《山海經》記載:“此太山在鄭,非東岳之泰山也。”所以有了山東的東泰山和河南的西泰山!
NO8:駐馬店市平輿縣東皇街道大王寨村
初步了解大王寨村,一點印象沒有,資料也比較少。但是深入了解才會發現,這個村之所以能夠上榜,與駐馬店的特產——芝麻有著密切的聯系。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平輿縣返鄉下鄉創業的代表人物馮志合,由他創辦的現代農業旅游示范區、田園綜合體、多元化復合型特色小鎮。這個芝麻小鎮帶動了貧困農民就業、脫貧,實現了精準扶貧、振興鄉村,真正將小芝麻做成了大文章。
芝麻產業是平輿縣“五大產業”之一,藍天芝麻小鎮立足于平輿國家白芝麻原產地的基礎優勢和區位優勢,堅持走三產融合的發展理念,把“小芝麻”做成大產業,積極推進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平輿縣藍天芝麻小鎮自開始建設以來,不斷加快產業融合發展的步伐,堅持“農為首、產為核、文為魂、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探索發展新模式,先后榮獲“國家級星創天地”、“國家AAA旅游景區”、“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省級農業科技園區”、“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文化產業特色村”。
藍天芝麻小鎮堅持品牌戰略,提升一產效益。鞏固平輿白芝麻名優品種播種面積,全面推行機械化播種、收割,強化標準化栽培管理,促產量,保質量。打造集區域種植、技術服務體系、生產加工企業、品牌策劃機構和市場營銷網絡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堅持科技引領,調優二產結構。主動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掛鉤,依托藍天芝麻小鎮建立健全西北農林科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科研實踐基地、河南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合作成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芝麻產品研發中心,共同開發以平輿縣白芝麻為主要原料的新型保健食品。
堅持多種經營,豐富三產業態。2018年,將陸續建設游客服務中心、大型停車場、小芝麻大食堂生態餐廳、芝麻花大酒店、兒童農耕嘉年華樂園、農創空間、梨園春天、桃花源記、荷塘月色、櫻花夢谷等,繼續改造農家院舍,改善鄉村旅游及人居環境。
NO9:周口市淮陽縣城關回族鎮從莊村
從莊行政村位于淮陽龍湖東岸,轄8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總戶數1081戶,總人口4413人,現有耕地1960畝,水面面積1230畝。比如淮陽的陳楚古街和東湖的部分水域都屬于從莊行政村的轄區,而從莊的村民在古街和游船就業的人數也很多。雖然沒有親自到這個村莊,但是清楚的記得當年的婚紗照就是在這里拍攝的。
NO10:鶴壁市淇縣靈山街道趙莊村
趙莊村地處淇縣城西太行山山麓,擁有國家4AAAA級風景名勝景區——古靈山、殷商遺址朝歌寨、收糧洞和山頂草原等,文化底蘊深厚,森林植被茂密,旅游資源豐富。這里相傳是財神——趙公明故里,村內遍布的太行山古民居,2016年被評為國家第四批古村落保護項目。淇縣靈山街道趙莊村是國家級傳統古村落,依山傍水,樹木茂盛,泉水叮咚,河流長年不斷。
空中索橋、懸崖秋千、網紅晃晃橋、水上浮筒、游船等游樂項目驚險刺激,令不少游客流連忘返、大喊過癮。
看到上圖,可能會有讀者會質疑,是不是配錯圖了?在這里只能說,沒錯。就是趙莊村的場景。這里叫趙莊村地谷嶺。
趙莊村東南山巔,映入眼簾的是一處牧草翻滾、羊馬成群的神秘草原。因為山路險峻,地處山巔,這里鮮為人知,當地人稱這里為地谷嶺,外地游客稱這里為“空中草原”。
相比一些大型的旅游景區,這些景區可能不值一提,然而帶給游客的是截然不同的感受,親近大自然、有驚喜,有歷史文化積淀,真正能夠讓游客融入進去,以上10個鄉村的入選,既有赫赫有名的國家級旅游景區,比如重渡溝、老界嶺,也有古村落保護區,比如夢里張莊、丁李灣村,既有扶貧致富脫貧典范,比如西泰山村、大王寨村、從化村;也有文化的傳承,比如說陳家溝村。:
5.未來鄉村旅游會有哪些改變?
根據《“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建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僅僅是發展鄉村旅游的第一步,未來會在環境整治、旅游+農業現代化、旅游+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獲得資金、人員、教育資源、制度保障等方面支持。相關文件原文摘錄如下:
NO1:第三章第二節第三條在產品創新,擴大旅游新供給方面,要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堅持個性化、特色化、市場化發展方向,加大鄉村旅游規劃指導、市場推廣和人才培訓力度,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建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開展鄉村旅游環境整治,推進“廁所革命”向鄉村旅游延伸。
實施鄉村旅游后備箱行動,推動農副土特產品通過旅游渠道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實施鄉村旅游創客行動計劃,支持旅游志愿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創業就業,推出一批鄉村旅游創客基地和以鄉情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示范基地。
創新鄉村旅游組織方式,推廣鄉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使億萬農民通過鄉村旅游受益。
據悉,本條計劃的落實,將會由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等8個部門分版塊進行落實。
NO2:第三章第三節第三、四條在業態創新,拓展發展新領域方面,探索發展“旅游+農業現代化”、“旅游+現代服務業”兩種形式。
旅游+農業現代化
加強規劃引導,開展農業遺產普查與保護。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田園藝術景觀、陽臺農藝等創意農業,發展定制農業、會展農業和眾籌農業等新型農業業態。推進現代農業莊園發展,開展農耕、采摘、飼養等農事活動,促進農業綜合開發利用,提高農業附加值。(農業部、國家旅游局)
旅游+現代服務業
促進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培育以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和實踐活動為支撐的體驗旅游、研學旅行和傳統村落休閑旅游。扶持旅游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數字文化產業相融合。發展文化演藝旅游,推動旅游實景演出發展,打造傳統節慶旅游品牌。推動“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鎮。(文化部、國家民委、國家旅游局、國家文物局)
NO3:第七章第一、二節在共建共享,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方面,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旅游就業創業計劃。
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工程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帶動2.26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脫貧。
實施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環境整治行動。提升旅游扶貧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通村公路、網絡通信基站、供水供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水平。規劃啟動“六小工程”,確保每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建好一個停車場、一個旅游廁所、一個垃圾集中收集站、一個醫療急救站、一個農副土特產品商店和一批旅游標識標牌。到2020年,完成50萬戶貧困戶“改廚、改廁、改客房、整理院落”的“三改一整”工程。(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等)
開展旅游規劃扶貧公益行動。動員全國旅游規劃設計單位為貧困村義務編制能實施、能脫貧的旅游規劃。(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實施旅游扶貧電商行動。支持有條件的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組織實施“一村一店”。鼓勵在景區景點、賓館飯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所開辟農副土特產品銷售專區。(國家旅游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扶貧辦)
開展萬企萬村幫扶行動。組織動員全國1萬家大型旅游企業、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游規劃設計單位、旅游院校等單位,通過安置就業、項目開發、輸送客源、定點采購、指導培訓等方式幫助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發展旅游。(國家旅游局、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等)
實施金融支持旅游扶貧行動。落實國家對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政策。完善景區帶村、能人帶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扶貧信貸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旅游扶貧項目的信貸投入。(人民銀行、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銀監會等)
實施旅游扶貧帶頭人培訓行動。設立鄉村旅游扶貧培訓基地,建立鄉村旅游扶貧專家庫,組織全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官和扶貧帶頭人開展鄉村旅游培訓。(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啟動旅游扶貧觀測點計劃。設立全國鄉村旅游扶貧觀測中心,對鄉村旅游扶貧精準度和實效性進行跟蹤觀測,為有效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國家旅游局、國務院扶貧辦)
實施旅游創業就業計劃
建設面向旅游創新創業的服務平臺。支持各類旅游產業發展孵化器建設。
開展國家旅游文創示范園區、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國家旅游創業示范園區和示范企業、示范基地建設。
舉辦中國旅游創新創業大賽。推動旅游共享經濟商業模式創新,開展互聯網約車、民宿旅游接待、分時度假等共享經濟試點項目。
建設國家旅游就業需求服務平臺,提供人才資源、就業信息等。完善居民參與旅游發展利益共享機制,鼓勵旅游企業為當地居民提供工作崗位和就業機會。
以上計劃將會由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商總局等6個部門分工協作落實。
NO4:第八章第四節 在深化改革,完善旅游發展保障體系方面,要求強化政策支持。
1.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
將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計劃,加強監督檢查。鼓勵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休假時間。各單位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愿,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活動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旅游局等)
2.加大投入力度
編制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地方政府對旅游基礎設施投入的主體責任。將符合條件的旅游項目納入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等專項資金支持范圍。(國家旅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等)
3.完善土地供給政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合理安排旅游用地布局。在年度土地供應中合理安排旅游業發展用地。優先保障納入國家規劃和建設計劃的重點旅游項目用地和旅游扶貧用地。對使用荒山、荒坡、荒灘及石漠化、邊遠海島土地建設的旅游項目,優先安排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開辦旅游企業。城鄉居民可以利用自有住宅依法從事旅游經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可依法通過承包經營流轉的方式,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農用地、未利用地,從事與旅游相關的種植業、養殖業。(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國家旅游局、國家海洋局)
(全文結束,圖片源于網絡公開發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