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周的上篇向下寫,經過一周的時間,課堂上的感受沉淀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如果說周六課程我的學后感的核心詞匯是奉獻,那么周日課程則是——敬畏之心。
這個詞在周日的課堂上隱隱有些影子,隨之在一周后課堂外的生活中反復出現,呼之欲出。周日的分享分別是青青和笑言的會計學基礎和泓姐的宏觀經濟學。
會計學基礎的部分可以說是大家交流最為熱烈的部分,有著前期鋪墊的視頻學習和作業,大家對于里面的內容相對熟悉,提出了許多問題。
工作中經常要代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打交道,里面不少詞匯我還是挺熟悉的,所以覺得自己基本都明白就沒有太細致地閱讀內容。
讓我非常觸動的是在企業利潤表實例的部分,有同學現場核算了相關的具體數據,對于營業總收入減去營業總成本不等于營業利潤提出了異議。
我當時一驚:“真的嗎?”也用電腦開始計算,發現果然如此。后來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很快找到了原因。同時這個插曲讓我發覺自己缺少一種對于內容的敬畏之心,并沒有細看,沒有消化,而是浮于表面的以為自己理解了。
再返回來看青青老師面對大家的諸多問題和觀點,基本都能Hold住,課堂之外一定下了很多功夫,難怪彤彤老師說她是橘子園最認真的學生。
在泓姐的部分我也感受到了這種對于知識的敬畏之心。鴻姐上來就清晰地劃分了宏觀經濟學-國家層面,中觀經濟學-區域、省市、行業,微觀經濟學-公司、個體。作為一個資深的業內人士,她卻非常謙虛,并且告訴我們經濟學是門年輕的學科,不到百年。相比工科的確定性,經濟學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那些抽象的經濟學名詞,泓姐精心準備了好幾個視頻資源,讓我們從歷史上的社會現象中充分感受了大蕭條、通貨膨脹究竟是什么。
相比知道一個高大上的名詞后就掛在嘴邊,什么才是真正的了解呢?這幾天重溫《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時,里面有一些作者古茹(導師-印度說法)的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不要混淆’了解’與’知道’,”他提到,“哪怕每次只選一小節,慢慢地消化吸收,那么神圣的著作對激起內在了悟的欲望就是有益的。連續研讀大量章節只能滿足虛榮心,并對那些未經充分理解的知識產生出一種不真實的滿足感。”
當他們談到一本經典時,發生了如下的對話。
”你知道《薄伽梵歌》嗎?“
”不,先生,我不能說真正地知道。雖然我用眼睛和心智瀏覽過它好幾次。”
看完這段對話以后,我陡然覺得自己對很多書籍的了解應該僅僅停留在用眼睛瀏覽過1-2次。相當汗顏。
無獨有偶,為了備戰四月的三峰連穿,我們需要在本周完成3小時內跑21KM的測試。
因為上周日上課前,我在涼水河自己成功跑了12KM后直接上課去了,狀態還不錯。心里有些盲目樂觀,加上之前頭馬伙伴Ella幾次邀請我周三晚上參加跑團活動,也沒多想就把測試初定在了周三。
周三一如既往地工作滿滿,我心里倒是一直惦記著跑步的事,到點就下班了,還要了個發圈綁頭發。打車趕到文化園的時候,我一看手機,電量只有39%了。心里立即犯了嘀咕,這電能扛3小時嗎?
好不容易找到跑團的集合點,人家都拉伸完畢準備出發了。我趕緊插入女生小分隊一起開跑,跑著跑著還沒到一公里,就感覺身體沉重,右腳開始疼,和周日早上的狀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我突然警醒過來,21公里相當于半馬,對于我來說是幾乎是個人跑步史上最長距離。這是一個挑戰,一個嚴肅的測試,我應該以最佳的準備和最飽滿的精神狀態來面對,不應該放在上了一天班精疲力盡,又累又餓的時段。我應該選擇最輕便的運動裝,把手機充好電。于是立即決定跑完一圈作為熱身,明日早晨再戰。
同時我隱隱覺得應該向Ella和Bob這對頭馬跑馬CP請教一下要做哪些準備工作。于是在晚飯后折回文化園,和他們見了一面。
這一面真是至關重要的一面,我得到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包括出發前半小時可以吃點饅頭和白煮蛋,準備運動飲料和士力架中途補充體力,包括前9KM不要喝水,后面大約2-3KM補一次,喝水要小口等細節。Ella甚至主動慷慨地把她的運動手表借給了我,Bob表示Zoe你上次和我們跑過18KM,21KM沒問題的。他們的支持和鼓勵給了我很多力量。
在周四出發前,我一絲不茍地按照他們的建議蒸饅頭煮雞蛋,充好電帶上了補給,想想臨出發前找了一個跑前拉伸的視頻跟著練了6分鐘才出門。
果然這次的狀態完全不同,全程基本腿都沒有太過酸疼。雖然開頭跑得有些慢,我也沒有太著急,心率開始一直在160-162左右徘徊,等到15-16KM左右一度下降到140,我心里覺得這次測試應該穩了。后來心率基本就在150左右,一直到20KM也沒有出現特別痛苦的情況,于是我就努力沖刺了一下,沒想到刷出了6’38的個人歷史最快。最后為了考驗一下自己的體力,多跑了一公里的余量,順利結束了這次測試。
思想上加身體上,我全面地接受了教育,感知到了敬畏之心的重要性。
懷著敬畏之心學習,用心消化吸收,才能學有所成。
懷著敬畏之心做事,認真迎接挑戰,才能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