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點:
《互助論》:
歷史的主旋律是和平,而不是戰爭
一、核心家庭
1949年,美國人類學家喬治.默克多《社會結構》提出:核心家庭(城市里三口之家的小家庭)
- 這是很晚近、很不自然的家庭結構
- 自然狀態下,社群先于家庭
- 種間競爭月嚴酷,種內競爭越微弱
- 一致對外,應對險惡的生存環境是重中之重
- 核心家庭沒有足夠力量生存、發展
二、逆淘汰
1、災難之后的幸存者
- 幸存者不見得是強者
- 老弱病殘和蠢貨未見得最先喪命
- 饑荒和疾病洗劫人口,“險勝”下來的幸存者不是最強壯和最聰明的
- 他們的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很難繁育出優質后代
2、“自然選擇”的篩選結果
- 不是智者和強者,僅僅是耐受力強的個體
- 斯賓塞:年輕力壯、頭腦靈活的人在戰爭中死去,老弱病殘的在后方活下來,每次戰爭都是一次逆淘汰
- 克魯泡特金:生存競爭中,只有最適合才能生存
三、生存競爭的武器:互助
最有互助能力的生物,才是競爭中的“最適者”
1、觀察者偏差
- 歷史書上記載最多的是戰爭,這不是真相,而是觀察者偏見
- 人們容易記住激烈的景象,卻忽略平淡的生活
2、“互助”的能力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 古羅馬、日本戰國時代,同性戀受到鼓勵,它使戀人舍生忘死
- 《詩經》名句,原本是描述戰友之間的感情的
生死契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四、戰爭在誰與誰之間發生?
1、克魯泡特金《互助論》:
內耗型的戰爭雖然醒目,卻是少數,絕大多數戰爭,不是對外戰爭,就是戰天斗地。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弱肉強食”。
2、馬爾薩斯的擔心
《人口原理》
“在整個動物界和植物界,大自然極其慷慨大方地到處播撒生命的種子。但大自然在給予養育生命種子所必需的空間和營養方面,卻直較為吝嗇。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生命種子,若得到充足的食物和空間,經過幾千年的繁殖,會擠滿幾百萬個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