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英語角":跨越年齡的語言提升之旅
薛朝陽
執教生涯越久,越覺自身英語素養尚有不足。聽讀寫能力尚可隨歲月沉淀,獨獨口語始終徘徊不前。雖曾多次組織學生英語角、教研組英語沙龍,終因種種緣由無疾而終。
同備課組的張筷、李燁兩位新晉教師地道流利的口語,恰似晨鐘暮鼓叩擊心扉。年逾半百的我暗下決心:定要突破漢英轉換的思維桎梏,讓英語自然流淌。懷著忐忑發出邀約,未曾想兩位姑娘欣然應允,三人英語角自此啟程。
每周四四十分鐘的全英對話,輪值主持話題的設計,竟在短短月余間讓我收獲意外之喜。課堂上不經思索的英文表達自然涌出時,連自己都不免驚詫——那些曾經艱澀的語句,何時已化作唇齒間的清泉?
初期的智慧抉擇功不可沒。吸取往昔教訓,我們將"見面即說英語"定為鐵律。首場由我主持,兩位姑娘尋至辦公室時,我脫口而出的"I’m?sorry?I?forgot?it"讓她們瞬間進入狀態。三人自走廊至活動室一路英語暢談,偶遇表達困境便由AI相助。李燁的美式發音灑脫隨性,張筷的倫敦腔典雅端莊,兩位年輕人不厭其煩地示范糾錯,將專業學習材料與生活感悟巧妙編織。
最令我豁然開朗的,是李燁分享的連讀專項訓練。方知自己多年發音癥結竟在/n//l/舌位偏移。集中練習時,三人的舌尖在齒間靈巧起舞,仿佛重返牙牙學語的童稚時光。每至興濃處,總恨時光飛逝,依依惜別時猶自回味。
與青春作伴,年歲漸忘。如今每日晨起,必重溫前日所學——語言確需時時打磨,方得脫口而出之妙。五十歲老教師的口語突圍記,不是神話傳奇,而是水滴石穿的見證。
特別致謝兩位同行者:是你們的無私分享消解了代際鴻溝,是你們的科學方法照亮了前行之路。三人結伴,學習不再是孤獨的修行,而是共攀高峰的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