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 ? 2017.09.19 ? ? ? ?關鍵詞:整容、上位、良性競爭。
01
今天聽到隔壁公司的一個故事
某世界500強公司內部,兩個學歷、資歷、工作經驗都近似的女孩,為了爭奪一個海外核心部門主管的職位,不惜采取各種競爭手段。
兩人實力相當、資源均衡。
每個人都代表了一派勢力,兩派人馬互不相讓。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選遲遲不能確定驚動了集團公司。
其中一位女孩發了狠,飛到韓國做了整容,把顏值提升一個檔次。
半個月后,該女孩成功上位,喜極而泣。
另一位失利的女孩直接投訴到了集團公司總部,結果不了了之。
我們總以為靠顏值吃飯這件事是不夠道德的,起碼不夠光明磊落。但這件事說明,有時候簡單的方法反而市場效率最高。
比如,年輕漂亮的女孩總是能在單位里左右逢源,尤其是在男性為主的行業里。
職場面試的時候,漂亮的女孩總是能獲得更多的面試機會。
這時為什么呢?
02
人類普遍有一個愛好:喜歡美的東西,更喜歡大量占有。
這個理論并不單指男性,也包括女性和兒童。
雄性動物喜歡大量占有外形出眾的雌性動物這一特點,自動物界就不難看出。只有最強壯的雄性首領才能擁有大量的雌性配偶,這是生物繁衍的規律。
我們得感謝這一特性,在自然界里只有最強壯的雄性基因和最優質的雌性基因結合,才可以幫助生物群體保持最優形態,保持族群的最優化繁衍。
否則,這個族群將無法有效存活。
同樣,女性喜歡精美的服飾和化妝品,兒童則喜歡占有盡可能多的玩具和糖果。
這都是人類進化的基因決定的,在原始社會,占有資源更多的群體才能存活更長時間。
在現代,商業利益也是美貌女性的外在驅動力,商人很早就懂得用美貌來招攬生意。
早在1972年發表在美國《社會心理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標題為“美的就是好的”。
主要結論是:廣告模特的美貌提升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印象,并能有效增強顧客的購買意向。
一本雜志以美女作封面則銷量大增。所以好多雜志不管內容是否相關,都喜歡用美女作封面。美國西南航空公司把美貌作為吸引上座率的一張王牌,不僅招聘美女作為空中客服,而且鼓勵她們穿著暴露。
03
那高顏值的人成功是否只是依賴自身的形體優勢呢?
公司里的強勢女主管們是否都只是花瓶?
你上學時學校里的校花是否真的除了外貌就沒有其他成就呢?
結果顯然是否定的,因為高顏值的人一般都有高自尊。
高顏值的人一般都有這樣的表現:喜歡稱贊別人,但同時更愛自己,在別人心花怒放之時從不忘記夸獎自己。
低顏值(此處并不單指外貌)—多半有這樣的表現:喜歡貶損別人,也不看好自己,這種人的世界是灰色的,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表達為三個字“我不行”。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反差巨大的表現呢?先看下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即兩極分化現象。來自于圣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1968年,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研究發現:“相對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個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
這就說明了兩點:
1.高自尊(默認為高顏值)——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喜歡不斷審視自我并不斷面對現實進行自我糾正,能夠通過不斷贊美別人來獲得好的人脈資源,進而獲得進化提升的機會。
2.低自尊——對自己評價不高,對別人評價更低,有交際恐懼癥,害怕別人對自己評價,暴躁不易接近,難以獲得任何提升的機會,惡性循環甚至導致基本工作技能缺失。
這類群體分兩種,一類是冷漠型,社交封閉,不愛與人交往,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另一類是暴躁型,在任何時候都喜歡壓低別人一頭,用盡各種手段強迫別人接受自己。
2004年在云大宿舍連殺四個人,引發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就是例證。
正因為貧困、自卑導致社交自閉、性情暴躁,最后他在宿舍打牌時“被冤枉”后被室友的幾句玩笑話就激怒了,點燃人殺人的念頭,最后連殺4人瘋狂出逃。
04
看完了高低顏值的分析,您是否希望自己也能做個自我測試呢?
請拿起一張A4紙,從中間畫一條分割線,左邊寫上自己最喜歡的五位朋友,右邊寫上自己最討厭的五個名字。然后自我分析,自己的圈子是偏高自尊呢?還是相反。
小貼士:一般熱情、開朗、人際面廣且左右逢源的人比較偏高自尊。
做完了理性分析,您對自己有了定位了么?即使結果是偏低自尊,也不要難過,我有藥。請服用:
身在職場的我們,顏值都是父母給的,都去整容才能升職么?
要回答這個問題?一定要先弄明白五點:
1.領導都喜歡團結,但不是跟每個人都團結。
2.領導提拔她,本身就是分裂小團體。
3.領導希望看到的是良性競爭,破壞這個規則的人必須出局。
4.領導一般難以區分良性競爭和互相拆臺,這個嘛,必要的對抗也是體現實力的機會哦。
5.別老是跟領導說對手壞話,領導多半會暗地里覺得你沒用。
05
-領導都喜歡團結,但不是跟每個人都團結-
領導也是人,只不過是出于管理角度的人,當他站在山頂看山腳下的員工的時候,他除了有自豪感之后,更多的是壓力。
《明朝那些事》里說過:打仗不同于打架,打架只是你一人,出拳的是你,挨打的也是你,怎么去打,你只要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但是打戰就不同,一百人、一千人、一萬人,技能不同、性格各異、理解程度千差萬別。他們是否都愿意聽你的,就算愿意聽你的,他們的理解程度是否都一致,是否會摻雜自己的私人感情?這些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如果有人能力強、人脈廣、是圈子里的意見領袖,那么必然是領導團結的首選,至于這個人跟你的關系是否交好,那個并不是領導考慮的重點。
找出并跟你工作圈里的意見領袖交好——升職的第一步
06
—領導提拔她,本身就是故意分裂小團體—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人都知道,這對歡喜冤家本身就是乾隆手里的兩個棋子,乾隆總是不時打壓這個,抬舉那個,過一段時間又反其道而行之。
說白了,兩個都要養活,但又不能都活得太滋潤,因為手下關系太親密太滋潤,就不好管了。
所以,也許領導提拔她,本身就是為了分裂你們這個小團體,或者是為了激發你更大的潛能,借用乾隆的那句話:“我就是喜歡你們兩個斗,要是你們團結了,有一天來推翻我,我就不妙了”。
? ? ? ? ? ? ? ? ? ? ? ? ? ? ? 職場沒有密友
07
—領導希望看到的是良性競爭,破壞規則的人必須出局—
續上所述,領導喜歡甚至有時默認手下進行競爭,但注意,這種競爭最好是良性的。
如同很多企業禁止辦公室戀情一樣,如果有人破壞規矩制造內斗的話, 一定是第一個出局的。
說白了,無論領導怎么做,目標只有一個,讓員工忠誠于自己,最好再用良性競爭的方式激發員工的斗志,做到既忠誠又有戰斗力,就再好不過啦。
因此,惡性競爭者必須出局,文中的女孩去投訴的行為可謂極不明智。
不用試圖挑戰職場規則,破壞規矩者必須出局。
08
—領導一般難以區分良性競爭和互相拆臺,這個嘛,必要的對抗也是體現實力的機會哦—
領導在吃著瓜子看著兩個下屬競爭的時候,他的腦子里最重視的點是什么?
是團結?友愛?還是化解矛盾?
恭喜你,都答錯了。他在想如何兩邊討巧,最好是兵不血刃,讓兩個下屬都竭盡全力進行良性競爭,最后都得精疲力盡,只得依仗他出面調停,這樣他就輕松收服了兩個下屬。
這招可謂高,實在是高,但是有競爭就會有傷害,至于良性還是互相拆臺么。
第一,領導沒那么重視。第二,競爭嘛,勝出者為王,中國人強調成王敗寇,勝出者才有發言權。
競爭從一開始就必須全力以赴,不要給自己找任何失敗的借口。
09
—別老是跟領導說對手壞話,領導多半會暗地里覺得你沒用—
強者總是自帶光環,如果你在競爭中,你總是去找領導反映對手的缺點,這種行為多半會讓領導覺得你是因為能力不足而來尋求幫助,時間一長,反而會適得其反。
比如幾個孩子一起玩游戲,其中一個孩子總是找老師反映其他孩子不對,作為老師,你會怎么想?多半不會過度干預,最多也只是象征性的警告幾句就算了。
職場就是人生,游戲規則總是相通的。
競爭就是你死我活,你不能因為別人贏了,你就說對手不公道。
要是所有事情都公平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10 ?結語
說了那么多,還是要先理清一下思路:
第一,高顏值的多半具備高自尊,這種特質讓這類人自信,陽光,更容易獲得資源。因此,一般跟高顏值的人做朋友是個不錯的選擇,盡量不要做敵人。
第二,認為對手是靠整容才獲得成功,這可能是個誤區。因為:
一是也許這是你的領導的管理策略:有意分裂下屬構建的小團體,制造小矛盾便于籠絡人心。
二是對手比你具有更好的能力、人脈、或是資源,而你不知道。
三是領導希望看到良性競爭激發生產力,而你把它理解成了戰爭,你破壞了領導設定的游戲規則。
第三,你總是找領導去尋求幫助,讓領導覺得你能力不夠。
第四、人皆愛美,同樣選人,找一個養眼好看的總是不錯的,什么?她去整容,那跟我有什么關系,又不花公司一分錢。我看著舒服,就挺好。
第五,如果你沒有出眾的外貌,那就最好選擇秘書、助理、工程師一類需要扎實工作技能的崗位,讓老板離不開你,等他主動找你提升職,你還用煩惱么?
希望我說清楚了這個問題。聰明如你,怎能不補充幾句,期待您的留言。
end
無戒寫作訓練營第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