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廣州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1996年,我從華中師范大學體育系畢業工作至今已經21年了,除了擔任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學以外,我還擔任過計算機網絡專業班、電子信息專業班、財會專業班的班主任,在和許許多多的學生們和家長們交流過程中,我感觸很多。我認為在培養孩子性格、脾氣、行為習慣等方面,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而媽媽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起關鍵作用。現在,我把我自己培養孩子的一點心得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俗話說,有什么樣的母親就有什么樣的孩子。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遠的那個人。因為,一般來說,從孩子出生到上學,一直到長大成人期間,媽媽陪伴在孩子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長的。媽媽在家里是否勤快與懶惰,對家人、親戚、朋友的態度,是大方還是小氣,是熱情還是冷淡,孩子會看在眼里,記在心理,媽媽好的品質,比如:善良、正直、誠實守信、性格活潑開朗、待人真誠、助人為樂等等對孩子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性格不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環境是性格發展形成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環境的作用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校、社會活動圈子以及工作實踐來發生效應的。那些心胸狹窄、自私自利、不合群明顯的人、沒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工作后,很難適應復雜的人際關系,面對競爭力強,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那些孩子一般不能夠勝任。
【】我認為“培養一個情商高的孩子遠比只是智商高、情商低的孩子更重要”。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性格好;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是缺乏同情心,自私自利,脾氣性格怪異,嫉妒心強,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大哭大鬧,甚至發生離家出走、輕生的悲劇,那些都是孩子心理有障礙的表現。作為孩子的媽媽,如果發現孩子小的時候有那些問題,就應該和孩子多談心聊天,要加以正確的引導、疏導,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懷著感恩的心生活,把孩子不好的脾氣和性格改掉,把不良習慣轉變好。
我的孩子是男孩子,今年20歲了,讀大學二年級,他身高182厘米,長的帥氣,他的情商高過智商,屬于性格外向、陽光樂觀型,他獨立生活能力很強;他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表現都很好,他心地善良,助人為樂,性格開朗,熱情大方,幽默,有較強的文藝表演能力;他愛好體育運動,身心健康良好,參加征文、演講、體育等比賽項目獲過很多獎項;曾擔任班長,是班籃球隊主力隊員,是學院最佳辯論手,現在任學院學生會宣傳部長。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心里感到很欣慰。
一、首先要培養孩子善良的品質。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品質是善良。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向孩子多灌輸“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等好的思想,培養孩子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大街上看到行乞的老人和殘疾人,媽媽表示心意的同時,鼓勵孩子把零花錢拿出來一點給他們。在孩子讀小學時,和孩子一起坐公交車、地鐵,看見老人家、孕婦、抱嬰兒者上車,他們沒有座位時,提醒孩子要讓座位。媽媽引導孩子在學校里多做好人好事,學校有捐款倡議時,鼓勵孩子多捐出自己的零花錢,表示自己的愛心。此外,讓孩子在學校多幫助老師和同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向孩子多灌輸“健康第一”的思想。引導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提高孩子的心理素養。讓孩子知道健康是人一輩子快樂、幸福生活的基礎,讓孩子了解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讓孩子體會到“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含義。體育鍛煉能舒展身心,有助睡眠,消除學習、生活、工作帶來的壓力;體育鍛煉能夠培養孩子的團結協作、集體主義精神、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等優良品質;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陶冶孩子的情操,促進孩子個性的全面發展。
三、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知識的習慣。在這個信息科技發達、物欲橫流現實的社會里,家里沒有任何背景、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父母親只能給孩子提供簡單的衣食住行,而讀書才是改變孩子命運的最佳途徑。媽媽多給孩子講那些為人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做出貢獻的名人故事。讓孩子懂得“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的真正含義;讓孩子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知識能改變命運”永不過時;時光不會倒流,只有珍惜美好時光,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長大后通過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財富,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媽媽在孩子讀書時,也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學習壓力。只要孩子善良,遵紀守法,不做損人利己、不做坑蒙拐騙的壞事,即便以后在平凡的職業生活中,也能夠走出屬于自己的路子,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俗話說的好: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堅持認真的去做好每一行,孩子就是成功的。
四、培養孩子做個遵紀守法、有自我保護意識的人。讓孩子明白社會是人的社會,人是社會的人,“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的道理,引導孩子做個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校紀校規的人。此外,平時多給孩子講些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教育,如:防騙、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煤氣安全、防溺水等知識,多給孩子講些日常生活中的醫學保健知識和急救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毒品。
五、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和勞動觀念,為孩子以后獨立生活做準備,增強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媽媽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孩子系鞋帶、穿衣服,讀小學時就教孩子炒菜、刷碗、抹桌子、拖地、洗衣服等家務活。不僅女孩子要學,男孩子也要學,孩子們長大了,父母親不可能陪孩子一輩子,他們不僅要照顧好自己,也要學會照顧好家人。在孩子做好家務活后,可以針對孩子好的表現,給孩子適當的零花錢以示獎勵,讓孩子知道錢不是隨便就能得來的,是通過勞動換來的。不屬于自己的錢和東西不能要,不要貪占別人的便宜,要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換取報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此外,引導孩子在物質上不要過分追求,有知足常樂的心態,不要有攀比心理。
六、培養孩子感恩、尊重別人、寬容的品格,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教育孩子尊重生活中遇到的每個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人的地位高低、金錢多少區別對待,不要當個“勢利眼”的人。在學校團結同學,不要拉幫結派;在和別人發生矛盾時,讓孩子學會寬容,不要有過激行為,“退一步海闊天空”。多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讓孩子珍惜和家人的感情,珍惜師生緣、同學緣,增進親情和友誼。
七、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提高文明素質。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教孩子不要隨地丟垃圾,要語言文明,愛護公物等,讓孩子明白文明素質非小事,一言一行皆智慧。小而言之,文明素質反映的是個人素質高低,影響的是個人形象、個人前途乃至人生命運;大而言之,文明素質反映的集體形象乃至國家、民族的命運。運用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威廉詹姆士名言: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鼓勵孩子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講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八、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和諧、愉快的家庭生活環境。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認為給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就可以不尊重孩子。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在孩子犯錯誤時,媽媽盡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經常大聲呵斥孩子,更不要用簡單的粗暴方式,如經常打罵孩子來懲罰孩子,那樣很容易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要做到以朋友式的態度,耐心和孩子談心,要放大孩子優點,縮小缺點,尋找他們的閃光點,賞識孩子。媽媽要有意識地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在孩子犯錯時,偶爾用手打一下孩子的臀部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能用棍棒打孩子,以防被打傷;罵孩子時,注意語言不要過于尖酸刻薄。有時在看待某些問題上,孩子和媽媽觀點不一致時或者出現孩子頂撞自己時,媽媽要冷靜,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真實想法,也可以采用辯論的形式,這樣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九、培養孩子公正、公平競爭的意識。要讓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必須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縱觀社會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社會是在競爭中發展,在創新中前進的。媽媽應該引導孩子向強者學習,樹立戰勝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決心。競爭并不意味著必須將對手置于死地,一味追求擊敗別人的人。“強中更有強中手”,引導孩子與自己比較,從實際出發,根據個人的基礎不斷超越自我。在學校里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如征文、演講、文藝、體育等比賽,發揮自己最大潛能的同時,又要和同學們互相合作協調,為集體取得成功做出貢獻。不要為了自己所謂的利益和成功,做損人利己的事情。在集體競賽中要學會公正、公平,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
十、培養孩子幽默、自信、積極向上、樂觀、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態度。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自卑、不氣餒,要勇于面對。給孩子提供一些緩解壓力和煩惱的方法。如:向好朋友、家長或者信得過的老師訴說;聽優美的音樂,如自己喜歡的歌星唱的歌、佛教里有關讓人靜心的音樂;閱讀,多看些勵志的美文;多參加體育鍛煉,如打球、散步、登山等;看陳佩斯、朱時茂、潘長江、宋丹丹、周星馳、趙本山、馮鞏、鞏漢林等喜劇演員的電影和小品;看貓狗打架視頻、狗等動物的電影或者好的動畫片等等,這些方法都能減輕人的煩惱,讓人釋放心中的壓力。此外,講一些名人在成長過程中戰勝困難和挫折的故事,激發孩子克服困難的積極性,媽媽要耐心啟發、正確引導孩子尊重、珍愛生命。
媽媽要把孩子當成朋友,走進孩子內心世界,幫助孩子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讓孩子沐浴在陽光雨露中,他們會感受到媽媽的關心和愛護,孩子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