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中的照片是一年前在杭州拍的了。如果不是因為#遇見老建筑#這個話題,或許都忘了還沒在豆瓣發過。
之前在杭州生活過幾年,但直到去年年初,才終于去了一次浙大之江校區。江浙一帶冬季陰雨的日子格外多,早晨常常霧氣彌漫,拍下的照片因此也染上了一層幽藍的色調,倒是符合這個季節安靜的氣氛。
校園不大,只要走過正門開闊的草坪,后半部分就幾乎都隱沒在茂密的樹林里,清幽得讓人不敢高聲說話,生怕打斷了枝梢的鳥鳴。與名聲在外的廈大或者武大相比,我反而更喜歡這里。何況沿著校園后面的小徑還可以直接進山,一路走下去就到了六和塔公園。其實,這里也是從九溪到虎跑一帶登山的入口之一。
冬日里泛黃的草坪也很美
小禮堂。原名都克堂,曾經的之江大學基督會禮拜堂。建于1917年。
圖書館。建成于1932年,曾被認為是遠東地區最好的圖書館之一。其實前面的綠草坡和大樹配合著后面的建筑,比照片中更有味道,可惜很難完整拍下來。最適合納入取景框的位置,未必是實地面對時最好的位置。很遺憾沒有學生證,沒能進去。
主樓。記不清了,旁邊是早開的似乎是臘梅。
由圖書館旁走下去,會經過這段通往山坡頂的路,兩側樹林茂密,霧氣中有種神秘感。
坡頂是一座已空置的老建筑(白房),外表有翻修,但里面其實地板都塌陷了。
門廊是木質的
仍然是白房。這里其實原名卡特樓,完成于1918年。曾經是外籍教授宿舍,現在窗子也破了,看里面的樣子之前是用作教室。
同懷堂,也是鐘樓??上o法把那株巨大的香樟和這幢樓一起拍下來。
上紅房。原名北太平洋樓,建于1909至1910年。仔細看柱子上是有花紋裝飾的。藤蔓已經包裹起了第二層。
通往食堂的路。旁邊是學生宿舍。
后山的小徑,一直走下去會通到六和塔公園。不過路不太好走,當時還穿著皮靴和呢大衣,完全沒考慮到要玩戶外,可一時沖動,到底踩著石頭爬到了山頂,又走到了公園里,最后從虎跑出的門。
圖書館后面有一個小蓄水庫。山林中的水匯集于此,很深,墨綠中散發著幽藍。
主樓正面
主樓近景。上書Severance Hall,“慎思堂”,1910至1911年建,是之江校區的主樓。
從后側看同懷堂。其實很可惜當時左側在翻修,要不可以拍下更完整美觀的照片。
非常美的一株老香樟,從未被環境束縛過,所以才生長得如此自由舒展。據說這也是之江校區最常被拍的一株~
想看更多照片,請點擊同名相冊 ,其中還包括了后來在途中和虎跑所見的風景。
如果你也對老建筑和傳統手工藝感興趣,可以看一下這篇日志“記得的才是活過” —— 路客中國項目編輯召集,很可能有驚喜~如果想了解更多,這篇 路客中國項目進度報告 No.2 中有我們當前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