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9年起,淘寶已經成功籌辦了八屆雙十一狂歡購物節,在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購物的同時,營業額更是直沖云霄。其他電商平臺也不甘寂寞,紛紛籌辦類似的促銷活動,各有斬獲。
不過,從前年起,我已經不再參與電商促銷購物節了。原因諸多,容我細細道來。
1,物流速度慢
曾經在促銷購物節消費過的讀者一定了解,一旦在促銷期間網購,那么到貨時間,少則延遲一周,多則半個月。
原因不難想象,短時間的促銷,產生了指數級倍數的訂單,從而派生出了指數級倍數的物流運輸需求。常備的物流運力不能正常消化這種指數級倍數的物流運輸需求,從而形成物流積壓,只能靠物流公司的超負荷運轉來逐步消化。
有的商家為了沖刺銷量,甚至會在促銷期間開展預購活動。買家付出全款或者訂金之后,往往會等待更久才能拿到商品。因為商家根據預購訂單量,來對其產能進行調整,生產商品。在買家下單之時,未來拿到手的商品,或許還是原材料呢!
2,影響正常生活
電商平臺,會再促銷期間,推出各種“秒殺”活動。所謂秒殺活動,就是在指定的某一時刻,電商平臺或商家上架一些特價商品。這些商品往往折扣極其誘人,但是數量很少,因此會吸引大量買家等待其“秒殺”時間點,瘋狂搶購。
正所謂狼多肉少,再加上羊毛黨的存在,一般買家往往只能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買家往往是等到半夜十二點進行秒殺,一番心情激蕩之后,可能要凌晨兩點才能入睡。
這樣的熬夜,可能會持續數天,不但極其影響家人的休息,而且讓其白天也無精打采,對“秒殺”患得患失。
3,價格不一定優惠
促銷活動的最大賣點就是“便宜”,然而,是否是真的便宜,值得商榷。
有不少人遇到在促銷購物節之前加入購物車的商品,到了促銷購物節,反而漲價的情況,實在讓人費解。
某些電商平臺,往往會強制要求商家將商品打折,以迎合促銷購物節。商家為了不至于虧本,應對辦法就是將商品價格提升,然后再打個折扣。
這樣形式上的“折扣”,實際上對買家是不利的。因為這會造成商品定價的普遍上漲,讓買家對商品的價值過高估計,從而損失利益。同時,這種現象也會導致買家買什么東西都想要折扣,商家為了迎合市場,紛紛提價后打折,造成普遍的不良風氣。
為了應付折扣,在促銷購物節之前的一段時間內,電商平臺的商品價格就會普遍攀升,讓正常購物的買家不得不等到促銷購物節來購買,影響買家的正常消費。
4,操作更加繁瑣
電商平臺籌辦促銷購物節,都會開通許多的促銷專場,促銷標識,并在首頁彈出各種導流的窗口,大多數用戶都會點進去查看。
在層層頁面跳轉之間,這種機制增加了買家的操作流程。而各種促銷的標識,“秒殺”活動等,會消耗買家的精力。本來很輕松的網上購物之旅,被促銷購物節弄得疲憊不堪。
即便是沒有進入促銷專場的買家,也要應對不時彈出的各種促銷廣告,讓原本的簡單購物體驗變得復雜。
5,容易沖動消費
為了達到更多的銷量,很多商家會推出買N贈一,買一贈一等活動。買家看到這樣的活動,往往趨之若鶩。但是,這樣的活動,往往會誘導買家沖動消費,買下不適用的商品。
比如說,老張想買一套餐具、一套茶具和一套刀具,商家的活動是買二贈一,但是這是三樣商品都不在贈品之列。為了獲取兩套贈品,老張就在想買的商品之外,又買了一件商品。
看似老張獲得了兩套贈品,實惠多多。但是,商人逐利是本性,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多賣的一件商品產生的利潤,可能已經足以抵償四件贈品了。而老張,可能花錢買了一件并不是很適用的商品。
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以上觀點都是我以前在類似的促銷購物節中的切身體會,絕無虛假。
吐槽日常網購
當然,就算是日常網購,也有一些槽點要吐。
第一個是隱私安全問題。快遞公司習慣將收件人的住址、電話和姓名貼在貨物上,雖然方便了快遞員的分揀和投遞,但是卻是一個嚴重的安全隱患。很多不法分子利用這些信息,進行詐騙和搶劫。目前少部分積極的快遞公司已經開始整改此問題,不會讓用戶信息直接暴露在貨物上了。
第二個是廣告。一旦我在電商平臺上瀏覽過某些商品,那么我在瀏覽其他網頁的時候,就會接收到類似商品的廣告推送。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覺得新奇,后來便不厭其煩。我要買東西,我自然會上購物網站,我來看個段子娛樂一下,也需要您喋喋不休地喊我買買買嗎?
理想中的網購
吐槽了一大堆,其實,在平日里,我仍然是一個網購者。
通過網購,我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不用一家一家挨個去店鋪查看,就可以快速地挑選心儀的商品。并且,逛街是一個體力活,不到萬不得已,我是不會去逛街的。
我理想中的網購,就是將線下的商店信息化,提供給人便利的體驗,以及去除中間商的優惠。線下商店可以突出體驗豐富的優勢,讓購物不僅僅是將商品買回家,更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說了這么多,今年的雙十一,你會做剁手黨嗎?
無戒365訓練營 第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