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發展,每每過年前夕,商場、超市、網店各種年貨節宣傳鋪天蓋地,各色食品琳瑯滿目、花樣繁多,一不小心,年貨就備多了。可是,年貨雖然買得多,卻總感覺吃不出年味。因為這些東西平時都能買到,全國各地都能買到。
? ? 年少時記憶中的年貨,花樣雖少,卻勾人想念,滿載了對過年的憧憬,深藏著對家中女性長輩的崇敬和懷念。
? ? 我老家的傳統年貨,就幾種:糍粑、米面、搞皮、糖糤、挑花、花根、米酒。都要靠各家主婦、女兒、媳婦們親手做。臘月做年貨,正月吃年貨,拜年時互贈年貨,那才是真真正正過年的氣氛。各家各戶做的年貨雖然都一樣,但吃起來口感那就各有不同了,由此,大家也能在心里評判出哪家的女人手巧哪家的女人手拙了。做得好的精益求精,做得不好的也會好好總結虛心討教以求來年有進步。
? ? 我小時最喜歡吃的是米面。關于奶奶的回憶,最深的也就是她做米面的事了。奶奶性格不算好,罵人的話幾乎不絕于耳,她有些重男輕女,孫女們都不太敢親近她、也不太喜愛她。但她做事卻不急不緩,也做得好。至今記得,她燙米面的情景,柴灶下面燒著旺旺的柴火,映得人滿面紅光。灶臺上大鐵鍋里熱氣騰騰的,奶奶把米漿連同燙米面的鋁制淺底盤一盤盤放進去,又一盤盤拿出來。米漿盤放在鍋里只能蒸幾分鐘,出鍋后要馬上趁熱掀揭開,攤開在竹篙上晾,待每根竹篙上晾滿了一塊塊白色毛巾似的米面,然后放在太陽下曬。所以做米面必須在天氣晴好、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做。這樣米面才能曬得干透,經得收藏。當然,米面干透之前,還得把它們切成面線,按約一碗的份量分成線團,一團一團曬干后,再一團一團收藏。燙米面,多數是本色白,但每次總要燙幾張放了紅色、綠色食用染料的,作每團面尖面上的裝飾用。這樣,做成的米面團就色彩鮮艷吉祥,頗有節日氣氛了。奶奶做的米面,口感又細膩又筋道,煮面的時候,放些蛋絲、油炸豆腐絲、瘦肉絲,再放點新鮮大蒜葉、自磨的辣椒粉,味道真是好極了。我每次都要吃到肚子撐不下了才罷嘴。如今想來,那飽腹滿足的感覺如在昨昔。
? 說起搞皮(我也不知用普通話怎么說,我老家土話是這個發音),我覺得我外婆做的又好看又好吃。她能在搞皮上做出一朵朵彩色的花來,這讓我對她佩服至極。這種東西,也是用米做的,很多人還會在里面放些紅薯,相較單純米做的,我更喜歡吃紅薯味的。做這種東西,我至今不知其中的工序是怎樣的,但原料要用石磨磨成漿是肯定的,成品是被切成橢圓薄片曬干了的。吃的時候,要用油炸了才行。最好是用茶油炸,這樣才炸得起,吃起來又香又酥。每次炸搞皮,也是一件看著挺好玩的事。鐵鍋燒熱后,放入茶油,待茶油熱至微冒煙,抓一把搞皮放進去,搞皮先是沉入鍋里,然后迅速一片一片浮上來,滿鍋花瓣似的,看著開心。
? ?糖糤是年貨里的面子工程。吃固然是要吃的,但它首先是蓋在其它年貨上面,好看、撐場面的。所以糖糤面上一般也會染些彩色的花紋,也做得比校大,就像一個彩色花盤。
? ? ……
? ?年貨給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懷念年貨,也是懷念故人。故鄉的年貨,如今多數已不做,我們這輩人,我們的下一輩人,已不知怎么做了,也不愿去學做了,那些工具也早已不知所蹤。它們已漸行漸遠,終將消逝在我們的視線中,就像我們已逝去的長輩親人,俱往矣!不可追……
? ? ? ? ?無戒訓練營第三期 ? 2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