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為什么對此事“憤怒”?因什么會“憤怒”?一個人的“憤怒點”是什么?之前經歷過一次不愉快的相親,對方是她的姐姐推薦的,讓樓下阿姨牽線的。迫于媽媽的壓力我同意相親,然后就和那個人見面了。
其實見面后對他的印象不是很好,但媽媽說相處一下才能明白是否能相處的來,所以就繼續聊天。
因為課程比較多,實在沒太多時間和人家聊天,然后在有一天人家發了兩條信息后,我沒回。
第二天媽媽就被對方的姐姐質問說是否還要繼續,我是直接回絕的,因為我覺得兩個信息就找家里人來問的人,實在有些不成熟吧,如果別人當天沒回信息是不是打電話或再次詢問呢。
但是其實這個事情我憤怒的另一原因是:我媽媽一直在幫對方解釋,讓我感覺不到受到重視,當時有點幼稚的想法覺得我媽不是我媽,是人家的媽了。
其實我明白媽媽主要的擔心是我這么大年齡了沒結婚,怕我以后沒有照顧,可是我的想法是人家不夠成熟,我不想照顧弟弟。
那段時間心情很不平靜,覺得家里人無法理解我。然后我就想看一下心理學的書來平緩現在的心情,在這時《與自己和解:治愈你內心的內在小孩》出現在了我的書單里
02
《與自己和解:治愈你內心的內在小孩》作者: 一行禪師
當今世上最有影響力的禪宗僧人,被譽為當世第一大德。
1926年生于越南,16歲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頓大學支持,赴美國學習,先后在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講授佛法。一生傳播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傳遞正念生活之道,同時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禪師被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拒絕讓他回到越南,一行禪師流亡到法國。
1982年,一行禪師在法國南部建立“梅村”禪修道場,近30年來,在歐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許多“正念靜修中心”,其著作也已被翻譯成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其實最初看到一行禪師這個名的時候我原以為是中國的高僧,后來才知道是越南人。
03
《與自己和解:治愈你內心的內在小孩》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這個小孩常常被我們忽視,聆聽來自內在小孩的聲音,溫柔地擁抱那個受傷的小孩。
遇見童年的自己。其實那些早已淡忘的童年創傷,一直在潛意識中困擾你、傷害你。
其實那次的事件主要是媽媽的語氣刺激了我,讓我回想起小時候,我很難過,心好痛。
一行禪師還提出了:“通過修習,我們會了解到,內在的受傷小孩不僅是我們自己,也可能世代相傳。
我們的母親可能在一生中經歷了許多痛苦,我們的父親也是如此。他們也許不懂得照顧內在的小孩,因而當我們擁抱內在受傷的小孩時,同時也是在擁抱我們祖先的受傷小孩。修習不只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無數代的祖先和后代。”
這里讓我回想起了媽媽的經歷,我明白了其實媽媽在小的時候也會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可能這些經歷也讓媽媽的內在小孩受傷了,所以她不知道怎么和我交流溝通,或者有些事情對她來說是敏感的,所以才會對我表現出不好的語氣和態度。這那瞬間我理解了,感悟了。
二、這本書讓我學習了療愈的練習,通過正念呼吸和正念的步伐,我們能夠滋養正念的能量,并喚醒存在于身體細胞內的覺醒智慧。正念的能量將擁抱和療愈我們,同時療愈我們內在的受傷的小孩。
此時遇到這本書,我感覺無比慶幸,這本書讓我明白自我療痊才能換回內心的平靜,學會對家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