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人的午餐,一菜一湯的米飯。
我的“湯譜”,“靠”的是陽臺上的花木草藤。常常是煮上水后,到陽臺上隨手摘幾片什么葉子或花朵,弄個清清淡淡的蛋花湯。今天,被我青睞的是佩蘭,紫莖亭亭,細葉蔥蘢,不經意間這草已長成茂盛的一盆了。采下幾片葉子,切了蔥姜碎,一會兒,一碗青綠淡黃、賞心悅目的佩蘭蛋花湯,便成了。
佩蘭葉子芬芳的清香,一個時辰后還隱隱在舌尖,不經意間感覺到,有一種令人愉悅的、新奇的舒爽。
那是春日的某個下午,一念起,又想到張仲景國醫學院的藥圃轉轉。那兒是個好地方,栽種有各種入藥的草木,一畦一畦的小藥圃,可愛的是,每個小圃角上,都有一本石刻的翻開的“書”,正好是本圃藥草的介紹。因此,可以很方便地認識草木之名與性。一次偶然路過,那兒便成了我時常留連的地方。
在這個藥圃,我見到了很多曾經熟悉的、或者只知其名不識其面、或者干脆就不曾聽過見過的各種草藥。每一次,我都會順手“牽”回一兩棵草木,移到自家花盆里,這樣幾次下來,便有了梔子、迷迭香、景天三七、魚腥草、金錢草、垂盆草等等。這一次,我“牽”回來一棵佩蘭。
挑選佩蘭,首先是因為這草的芳名,與我重了一個“佩”字,而且我覺得,生而為草,它的名字居然比我這“小女子”的要美好得多,我曾經因為我的名字像個男孩而向父母親含蓄地表達過不滿,而這草,名字雅致;其次,這個名字容易讓人聯想起《詩經》、《離騷》中的香草與美人,有種空谷獨秀、口角噙香的感覺;然后,當然是它的有用,既身在藥圃,當然是草藥了,芳香化濕開胃透邪。有這幾種好處,養之家里,用得上用不上,單日日觀其野逸與清雅,孔子曰,“入芝蘭之室,久不聞其香,則與之具化矣。”久而久之,人便也會濡染上了芝蘭之氣呢。
如今,這一株佩蘭,沐浴著春風夏日,已由當初的一株小草,抽莖,分蘗,育蕾,馬上要開花了。
2
佩蘭,《中國植物志》第74卷菊科,澤蘭屬,多年生草本,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葉片長披針形,邊緣細鋸齒,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傘房花序,花白色或帶微紅色,苞片紫紅色,花果期7-11月。野生或栽培。野生者生路邊灌叢及山溝路旁。全株及花揉之有香味,似薰衣草。藥用全草。
澤蘭屬下約四十個種,叫某澤蘭的有十幾個,佩蘭獨有其名,而其別名甚多,北方和江蘇通稱佩蘭,江西、湖北、湖南、貴州通稱蘭草,北方亦稱香草,因地而異。在《本草綱目》中名“蘭草”,在《中國藥典》中名佩蘭。夏季當莖葉茂盛而花尚未開放時,割取地上部分,曬干或陰干。
性味:辛,平,無毒。
功效:芳香化濕,醒脾開胃,辟穢和中,表散暑邪。
主治:暑濕表癥,頭脹胸悶,濕阻中濁,脘否嘔惡,口中甜膩,口臭,消渴、月經不調等。
《本草綱目》:"殺蠱毒,辟不祥。久服益氣養血……消癰腫,調月經……因氣香澤可入膏涂頭發。"
《本草便讀》:"佩蘭,功用相似澤蘭,而辛香之氣過之,故能解郁散結,殺蠱毒,除陳腐,濯垢膩,除邪氣。至于行水消痰之效,二物亦相仿爾,但澤蘭治水之性為優,佩蘭理氣之功為勝,又為異也。"
用法:內服,煎湯,6-10g;鮮品可用15-20g
歷代本草中,佩蘭是常用藥草,入藥的成方不少。不過佩蘭本是野草,蒔于庭院盆缶,便成了家常花草。自種自養自己用,佩蘭有不少的用法,閑時捯飭,倒也有趣,采摭幾種如下:
祛暑:佩蘭10克,洗凈切碎,開水泡片刻。適于流行性感冒、頭痛鼻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
藥浴:《開寶本草》載,"煮水以浴,療風。"佩蘭煎水沐浴,古時即有此風俗。其含有揮發油,可殺菌止癢,防治多種夏季皮膚病,還可開竅提神、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等。
藥枕:《唐瑤經驗方》言,“江南人家種之,夏月采置發中,令頭不?(zhí)①,故名省頭草。”置諸枕內,可起到芳香行散、開竅提神之效,有助于鼻塞、神經性頭痛、感冒性頭痛等癥。
除口臭:佩蘭葉50克,熱水浸泡或水煎服代茶飲。佩蘭芳香化濕,適于胃熱引起的口臭、口苦、苔膩等癥久不能除者。
蚊蟲叮咬:佩蘭葉揉出水后涂于被咬處,可立止瘙癢,如加藿香泡酒外搽更佳。
香囊:端午百毒乃醒,佩蘭芳香化濁辟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內裝佩蘭的香囊。將佩蘭放入香囊內佩帶,可預防多種疾病。
潤發:佩蘭浸油后用來涂發,可去風屑頭垢,令頭發香潤。
佩蘭與藿香,辛能發散,香能去穢,二草合用,芳香化濁,清熱祛暑,功用倍增。
佩蘭的花,亦入藥,名千金花,味苦性平,化濕宣氣,以花煮酒,治滯痢。因此佩蘭亦名千金草。
炎炎夏日,三五不時地采擷幾片青翠的佩蘭葉子,泡一杯清清茶湯,“調氣與榮”,氣色明煥,容顏潤澤,草藥之功不止在于養生養氣,更益于養心養相。明年春時,把佩蘭多植幾株,以薦鼎饌,“以飾庭池”。
3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jiān)。有美一人,碩大且卷(quán)。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
讀《詩經》,有兩處讀到“蕳”字,《陳風·澤陂》與《鄭風·溱洧》。陸璣《詩疏》:“蕳,即蘭,香草也。其莖葉似藥草澤蘭,但廣而長節,節中赤,高四、五尺。”
《本草綱目》曰︰“蘭草、澤蘭一類二種也。俱生水旁下濕處。……《禮記》‘或賜之茝蘭’,《楚辭》‘紉秋蘭以為佩’,《西京雜記》載漢時池苑種蘭以降神,或雜粉藏衣書中辟蠹者,皆此二蘭也。”
華夏大地上,五谷六畜蕃育了華夏子民生生不息,而草木蟲魚山川大地,也同時滋養了深邃廣博的華夏文化。佩蘭,蕓蕓眾草之一,以其芳香清雅辟穢除邪,千百年來成為高潔品行的象征,被崇尚被歌頌,芳影搖曳于經史子集緗帙青簡中,芬芳敷布,潤物無聲。《禮記》言︰諸侯贄薰,大夫贄蘭。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言︰尚書奏事,懷香握蘭。謨猷權變的公卿士大夫佩之,風花雪月的士子士女亦佩之,民間百姓亦以其祛除不祥。古時三月上巳節,風和日麗,人們紛紛踏青東郊,采擷芳香的蕳草,于渙渙春水邊洗濯以“修禊事也”。當此良辰美景,少男少女,秉蕳并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馨香浪漫的光景千年之下仍活色生香風光旎旖……
未識佩蘭時,佩蘭只是鄉村原野上的一種無名小草,我想我少年時一定是見過的,因為其“綠葉紫莖素枝”,看起來與溝澮田堘上的一眾我叫不上名的野草一樣平凡,疏離而熟悉;識得佩蘭時,佩蘭已不只是夏日上品的一味草藥一味嘉蔬,亦是可紉可佩可入書可入詩可入畫的風流蘊藉的“香草美人”了。
為佩蘭續一次貂——
彼澤之陂,有蕳芮芮(ruì)②。
有匪君子,其儀亹亹(wěi)③。
彼澤之津,有蕳菁菁(jīng)④。
有匪君子,其采英英。
彼澤之湄,有蕳萃萃(cuì)⑤。
有匪君子,言念其美。
注:
①?——?,油、膏敗也。《疏》今人頭發積有脂膏者,則謂之?。?亦黏也。
②芮芮——草木細柔貌。
③亹亹——美妙,美好。
④菁菁——草木繁茂貌。
⑤萃萃——積聚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