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邊將劉皋無辜受戮
許渾
外監多假帝王尊,威脅偏裨勢不存。
才許誓心安玉壘,已傷傳首動金門。
三千客里寧無義,五百人中必有恩。
卻賴漢庭多烈士,至今猶自伏蒲輪。
【注解】
1.邊將:防守邊疆的將帥。 漢 應劭 《風俗通·怪神》:“君后三歲當為邊將。”宋鮮于侁《九誦·雙廟》:“訏謀顛置兮,邊將怙功。”
2.劉皋:籍貫不詳。宣宗時,仕至鹽州刺史,頗負盛名。大中十二年(858)為鹽州監軍使楊玄價以謀叛罪誣殺,公卿大夫多為其訴冤。
3.受戮:被殺。舊題漢李陵《答蘇武書》:“ 鼂錯受戮,周魏見辜。”唐杜甫《寄岳州賈司馬巴州嚴八使君五十韻》:“青蒲甘受戮,白髮竟誰憐。”
4.外監:唐代奉皇帝命在外監軍的宦官。
5.偏裨:偏將,裨將。將佐的通稱。《漢書·馮奉世傳》:“典屬國任立 、護軍都尉韓昌為偏裨,到隴西,分屯三處。” 唐王維《隴頭吟》:“身經大小百餘戰,麾下偏裨萬戶侯。”
6.玉壘:指玉壘山。在四川省理縣東南。多作成都的代稱。晉左思《蜀都賦》:“廓靈關以為門,包玉壘而為宇。”劉逵注:“ 玉壘 ,山名也,湔水出焉。在成都西北岷山界。”
7. 傳首:傳送首級;被殺頭。《東觀漢紀·光武紀》:“﹝吳漢﹞夷述妻子,傳首于洛陽。”
8.金門:唐時宮門名,詩中代指朝廷。
9.三千客:形容門客眾多。 戰國齊孟嘗君、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養士,門下號稱有食客三千人。見《史記》四公子本傳。唐胡曾《函谷關》詩:“朱門不養三千客,誰為雞鳴得放回。”前蜀韋莊《江南送李明府入關》詩:“我為孟館三千客,君繼寧王五代孫。”
10.五百人:《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田橫之客皆賢。吾聞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于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11.漢庭:指漢朝。漢張衡《思玄賦》:“王肆侈於漢庭兮,卒銜恤而絶緒。”唐杜甫《秋日荊南述懷三十韻》:“漢庭和異域,《晉史》坼中臺。”明何景明《送雷長史》詩:“漢庭亦羨 相如美,楚客重看賈傅尊。”
12.蒲輪:指用蒲草裹輪的車子。轉動時震動較小。古時常用于封禪或迎接賢士,以示禮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始以蒲輪迎 枚生,見主父而嘆息。”《漢書·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魯申公 。”
簡譯:
大中十二年三月,鹽州刺史劉皋被宦官楊玄價誣陷殺害,公卿大夫多為其訴冤。其時許渾雖已年邁,懸車在即,但事發后憤然作了此詩。
在外監軍的宦官總是假借皇帝的威風,威脅軍中的裨將使其失去勢力。(此聯寫宦官在外專權)
劉皋剛剛發下保衛邊界玉壘山的誓言,就已經被殺,首級傳回朝廷舉國震動。(此聯寫劉皋被殺害)
劉皋的三千門客難道沒有一個無義之人嗎?像田橫一樣的五百賢士一定是懂得感恩之人吧。(此聯明寫劉皋跟隨者眾多,能得人心,暗示他們應該為劉皋伸冤復仇。)
卻依賴像漢朝那樣的忠烈之士,到現在還各自為劉皋強諫訟冤。(此聯寫朝中百官為劉皋鳴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