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子住終身
最近,有網友問道:“我好不容易攢夠了首付,買上了一套房子。這兩年房價上漲。可是,我的房貸還有20年要還。房價漲的再高,跟我有什么關系”
這個問題說的確實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因為,我們辛辛苦苦,大半輩子的積蓄都放在了這個房子上面。我又不能把房子賣掉,那房價漲的再高,對我有什么影響呢?
自住型商品房
首先,我們先說感官變化
第一,當你購買的房產較早。你入手價格是6000每平米,過了幾年。小區附近的房價已經漲到10000每平米的時候。你們的幸福感會上升。因為,你看到同小區的住戶,來的晚的,可能就要多付幾十萬。這種省錢的感覺是第一條的。
第二,如果你在城東買的房子,從6000長到6500。而在老城區買房子的親戚,從6000漲到了8990,這個時候,你七大姑八大姨,三姑六婆就會跟你說:“早就跟你說了,你那又不是學區房,又遠,光圖便宜,沒價值”。這個時候,本來還房貸的壓力已經夠大了。再加上,親戚朋友來兩句,我估計夫妻倆小兩口晚上就要吵架了。
第三,自己有一個歸宿。自己的孩子有了入學條件。自己當初沒享受的教育資源,現在孩子有機會了。當父母的更加感覺到幸福了。
幸福家庭
房產升值,是否只是賬面的升值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有這樣的財富傳奇。比如:“我在北京有一套房”,“我在深圳有一套房”,“我在上海一套房”。當你初次聽有朋友說,我在上海有3套房子,上海房價是6w一平米。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猜,你肯定會想。這必定是富二代啊,不是富二代至少也是拆遷戶吧。
同樣的,當你的房產增值的時候,你的個人總資產相對你的負債來說。就是減輕負債。當你跟沒有買房的朋友提起來的時候,這種資產上自信要比以前強太多了。
房價上漲,就是減輕負債,哪怕你并沒有賣出去
房價上漲對個人資產的影響。
我們還是以某三四線小城市來舉個例子。2016年的時候,以500元每平米的價格,購買100平米。按揭20年,月供2290元。計算一下凈資產,是負4.97萬。個人凈資產是負的。至于為什么是負的。那是因為,首付15萬。還要貸款35萬。那么20年本息總計約52萬左右。
到了第二年,房價上漲,到達6500元的時候。已經歡樂一年的房貸了。房貸總額在減少。那么算下來。個人凈資產就變成12.78萬了。自己一下次就從“負翁”中擺脫出來了。自己的房產當下就是正資產了。
也就是說,你的房子增值了15萬。這個可僅僅是你之前的首付的價格。
房價上漲,意味你的抗風險能力提高
個人資產增值是一方面。房價的上升,相當于無形當中,提高了你的抗風險能力。
我見過很多做生意的老板,他們通常擁有不止一套房產。這些房產,統統全部抵押。銀行對于房產這種優秀資產抵押物,都是非常看好的。這樣,個人資產可以抵押出來的貸款額度就很大。通常有房價的7、8成。也就是說。我們還可以抵押貸款。
如果有做生意的朋友。需要自己周轉,那么房產抵押就是較好的資產。這可以幫助很多人,度過難關。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銀行通過房產抵押貸款
房價漲幅不高為什么也是賺到了
可能剛需購買房者并沒有足夠的資金能力選擇一線、二線這些城市購置房產或者進行房產投資。考慮到離家近和工作便利的需要,在四五線小城市或者離老家比較近的縣城購房。這些地方的房價雖然沒有大幅下跌,但是,房價可能漲幅并不是很高。部分地段,可能一年下來的漲幅也就每平米幾百塊錢。
那,房價漲幅微小,甚至接近0漲幅,那對我們這個家庭資產來說,我又從哪里收益了呢?
實際上,您不但收益了,而且受益很大。這些,都是隱形的福利。
我們歸因于通貨膨脹。
我們繼續用上邊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舉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通貨膨脹對現金和債務的影響
通貨膨脹是經濟學中最常見的問題
通貨膨脹。指的就是市場上流通的錢,超過了實際需要的錢。從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
通貨膨脹對現金的影響,就是我們的錢變得不值錢了。但是,有弊也有利。
那就是對債務同樣有效。通貨膨脹會從名義上減輕我們的債務。
可能這就是為什么坊間流傳的“有錢人借錢花”的故事吧
本文主要講述了房價上漲或者幾乎不漲,仍然讓我們能從中獲得幸福感或者實實在在的收益。舉例說明了,通貨膨脹,對于我們的投資理財的影響。
如果,您有切身體會或者其他想要闡述不同見解。請在下方留言,互相交流提高。
本文由大二小原創,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