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你的,一個月怎么可能攻克英文。
但是,在這里,我會盡力回答好兩個問題。
1.你是怎么學好英文的?
我在外出旅行時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便是:Allen,your English is awesome. Have you been educated in the States?Where did you learn your English(Allen,你的英文怎么這么棒?你以前在美國上學嗎?你在哪兒學的英文呢?)?我一般都『輕描淡寫』的這么回答:I’ve studied a little bit when I was a kid but I’ve been using it for quite a few years(我小時候學過些,然后這么多年一直在使用,用著用著就自然會了。).同樣有著豐富外語習得經驗的鬼子們不會覺得我在裝13,因為語言學習的真諦便是『使用!使用!使用!』。
我上課時反復給學生們傳遞的一個理念便是:如果你希望學好任何一門外語,你只需專注于兩件事情——積累和激活。
因為你無法獨創一門語言,所以你一定要積累,一定要『學習』,并且是持續的學習。但光學習還不行,因為『學習』得到的是知識,而語言就像游泳、做飯、開車一樣,它是一門技能。你必須去全方位的使用、激活他,這樣它才能與你融為一體,成為你身體的『另一個器官』。
中國的大多數學生,在積累和激活方面都做得非常的不夠。我們的所謂『已經學習了10年英文』只是一個『時間跨度』而已,而語言學習更重要的是『時間積累』,我很少看到有課下學習英文超過1000小時的學生。激活就更不用說了,除了看帶中文字幕的美劇之外,聽說讀寫各方面的『主動激活』時間有100小時的大小朋友請舉手!
咦,怎么一個人也沒有!
2.你一定很喜歡英文吧?
完全不喜歡啊。從來就沒喜歡過啊。
小時候學英文完全是個偶然——因為爸爸給我新請的畫畫老師說的方言我聽不懂,我就跑去學校的興趣班聽英文課了。當時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語法,單詞也完全懶得去記拼寫,可小孩子記性好啊,白雪公主故事這類的錄音,我聽一遍就可以全文復述,這樣多少記下了一些東西。
之后因為有一個爸爸無法回答的物理問題我特別想知道答案,我猛然回想起大人說有一所叫做麻省理工大學的物理特別牛逼,然后我就在Yahoo的幫助下找到了他們物理系辦公室并在金山快譯的幫助下給物理系的主任寫了一封信請教,出乎我意料的是,白胡子老頭給我回信了!
這件事情對我是個不小的激勵,我發現英文是『有用的』。從那時候我就開始每天讀5分鐘英語,因為我覺得自己讀英文聲音非常好聽,尤其是在廁所里讀能夠使洗手間與我的節奏產生共振的時候,所以堅持起來不用靠毅力靠自戀就行了。
記得那是1998年,我剛剛接觸電腦和互聯網,用56k的撥號小貓上網,下一首5MB的MP3要20多分鐘,每天泡在ICQ上用破爛英文找人聊天,問別人夢想是什么。記得有一個美國高三巨大的哥哥告訴我他的夢想是畢業之后當一名卡車司機。神!馬!為什么不是科學家、宇航員、老師和醫生!
還不知道三觀為何物的我三觀受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墻外的世界還是有些神奇。
那個時候我連Best wishes之后跟to還是跟for都弄不清楚,騰訊也剛剛通過抄襲了ICQ成功上線。
再之后就平淡無奇了:大學我和一個法國小伙伴一起開了家酒吧,做了段時間英文口筆譯,然后是不算短的7年專職英語培訓師生涯。
再說一次,我幾乎沒有被迫學習過英文,我一切源動力都是基于我認識到『英文是一件極其有用的工具』。
如果你也能這么看待英文學習的話,一切都將變得簡單起來。
當然啦,認識得再深刻真正操作起來可能還是會極其的痛苦,尤其是那些被英文傷了一輩子的寶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