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說過的話,不管當時你處在什么樣的心情,總有人在聽著;不管你后來的打算如何,總有人相信了。相信了,然后呢?
也許當下,正懷著愉悅的心情,相信憧憬都會實現。
“我要帶你去吃遍世界上的美食,看遍世間的美景”
“你害怕什么,就要去克服它,你不是怕蹦極嗎,走吧,我們去蹦極!”
“如果你喜歡綠色,我們去內蒙看草原;如果你喜歡白色,我們去看雪山;如果你喜歡人群,我們可以去香港、東京;如果你喜歡我,我們就去民政局”
“畢業還在一起,我等你”
相信這些話,每對情侶在一起的時候都會說過,后來呢,是不是就沒有著落了,是都默契的去相信并等待著,還是正在同步忘記。
“也許承諾只是因為沒把握”
一句經久不衰的歌詞,唱到無數人的心里,更唱崩了無數游走在信任邊緣的伴侶。
那么問題來了,有人看重的是承諾的可兌現性,畢竟傳統文化就有一諾千金的典故,告知后人“信”為立式之本 ---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比如這般,以生活中的小事為例,“明晚六點約晚飯” ,“明晚九點約電影”,這類小事,相信大多時候都不存在什么問題,所以每個人都會本能的有所忽略。
有人看中的是承諾時的心態,當我很浪漫的跟你說一句“就算你想要天上的月亮,我都給你摘下來”,說的人也許是真心,聽的人卻也會開心。那我們還會去計較他的實踐可行性么。卻也不會,有些事就是這般,對或錯,真或假,其實根本就不在我們care的點上,往心里看的話,只要你說這些的時候,心里是我的模樣,就行了。
為什么女人明知道情話是假的,卻還是要聽呢
壹心理-
對于這個問題,有網友給出的答案是:女人虛榮心比較強,聽情話的時候心中有愉悅感,感覺自己被關注被欣賞,有安全感;也有人說甜言蜜語讓女人有幸福的錯覺;還有人說女人是感性動物……
男性和女性大腦的神經系統和傳送神經信息的化學物質差別很大,男女在情緒、語言、空間方位知覺等方面的主管區域大小都有差異。所以,有理由相信,女人喜歡聽情話和腦的構造有關。
而心理又是社會的產物,即便男女大腦構造不同,但如果沒有社會的影響,心理也是沒有的。從人類發展史來看,女人大多是扮演在“家里”守著的角色,從小接受的訓練就是如何收拾房間,烹飪,編織等,這些活動限制了女人視覺感官刺激源。成天坐在一堆干活的女人們,開發了說和聽的能力,八卦至今依然在女人中盛行。所以呢,女人在聽和說兩點上是由于男人的,因為起源比較久遠,但是正是由于比較擅長,又常常會出現比較入戲的情況。
為什么有些承諾都沒兌現,可是情侶卻還能增加在一起的信心?
關于這個問題,一定會有很多人都見過或自己就有過經歷,在分了之后,為了挽留總會說一些美麗的話,然后又和好了,可是在和好之后其實什么事情都沒有改變,但是卻會更加堅定的在一起,聽起來很神奇,可是發生率卻很高。
舉個小例子,聽起來就容易了解的多,這段時間估計大家都要看歐洲杯,前面的每一場比賽你都沒有下注,偏偏想趕在決賽的時候壕一把,我們常說歐洲無弱旅,不管哪個隊贏其實都不算冷門,如果你說看專家的數據?那么你就圖樣圖森破了。你是一個小白戶,在這個時候壓了一千塊葡萄牙贏,下注前,你覺得葡萄牙贏的概率只有50%,下注后你會馬上相信葡萄牙贏的概率有90%! 為什么呢,因為你必須相信自己的選擇!
只是我們偷偷的在心里給自己做了個承諾,在行為上,由于承諾在你大腦里會埋得很深,你的潛意識已經會開始影響你的行為你往你承諾的方向上去走。換個說法的話,就是立場的選擇問題,當你選擇了自己的立場并且站穩了,你就會自然的想要倔強的按照與該立場保持一致的方向去實施。
回到第一個問題,當有情侶雙方相信了一些和好的說辭,對未來的遐想。承諾的種子就已經深埋在大腦里,這是會發芽的。所以接下來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會往這我們當初承諾的方向去行進,就算ta的那個缺點還是原模原樣,我們都會去選擇一切都開始變得更好了。
當然造成事情發展的不會只有一個因素,在這其中其實還牽扯有一點社會影響力的原素,這是我們在與他們的一個思想和目光的斗爭,此處暫不詳解。
那些你說過的話,不管當時你處在什么樣的心情,總有人在聽著;不管你后來的打算如何,總有人相信了。相信了,然后呢?
有些事情,如果是在能力范圍內的,既然有人說了,有人聽著,為什么不能實現呢,這個時間可以是明天,也可以是后天,但絕對不能是某一天,因為某一天的時候,聽的那個人也許就已經不在了。
不為別的,不說多矯情的話,有時會在錯誤的時候才能發現正確的事情---
除了你,那些ta們,居然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