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搜索結果說:《培根論文集》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隨筆經典之一,四百年來一直暢銷不衰,被譯成幾乎所有文字。它熔鑄了培根的生存智慧與人生經驗,充滿了作者對人世的通透洞察,體現了作者培根的現實主義與其道德理想的完美融合,是文藝復興以來“哲學家中最偉大的人,使哲學再生的人”。
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可謂家喻戶曉,其實這類名言在《培根論文集》中比比皆是、唾手可得。僅滿足于知道這句名言,就好像隔著百花園的籬笆墻摘了一朵花就心滿意足地離去了,挺遺憾的。
今天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培根《論真理》的精彩片段。
——人們寧愿追隨詭言,也不去追求真理的原因,不僅由于探索真理是艱苦的,真理會約束人的幻想,而且是由于詭言更能迎合人性中的那些惡習。后期希臘有一位哲學家曾探討過這個問題,因為他不能理解,為什么一些欺世詭言能如此迷人,盡管它們既不像詩歌那樣優美,又不像經商那樣能使人致富。我也不懂這究竟是為什么,難道人們僅僅是為了愛好虛假而追求虛偽嗎?也許因為真理好像陽光,在它的照耀下,人世間所上演的那種種假面舞會,遠不如在半明半暗的燭光下顯得華麗。
——真真假假的詭言會給人帶來愉快。假如把人們內心中那種種虛榮心、虛妄的自我估計、各種異想天開的揣想都清除掉,許多人的內心將會顯露出許多渺小、空虛、丑陋,以至連自己都感到厭惡。對這一點,難道有誰會懷疑嗎?
——盡管人世腐敗,但只要人接觸到真理,還是不能不被真理所征服。因為真理既是衡量謬誤的尺度,又是衡量自身的尺度。神圣的教義是,追求真理而與之同在,認識真理而敢于面對,信賴真理而對之皈依,這才是人性的崇高境界。
——有一派感性主義哲學,它在許多方面都是膚淺的,但其中一位詩人卻由于向往真理而流芳于世。他曾說過:“居高臨下遙看顛簸于大海中的航船是愉快的,站在堡壘中遙看激戰中的戰場也是愉快的,但是沒有能比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視塵世中的種種謬誤與迷障、煙霧和曲折更愉快了!”只要俯看者不自傲自滿,那么這些話的確說得好極了!是啊,一個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滿對人類的博愛,行為上也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遠圍繞真理而轉動,那么他雖生在人間,也就等于步入天堂了。
培根大師關于真理的論述直白簡約、淺顯易懂,誰都能讀下來,但未必誰都能讀進去。以筆者之淺見,不能讀進去的人大約有以下幾種狀況:
一是不知道人世間有真理。這些人是生活在感官滿足中的人,關注的是吃喝玩樂、新奇刺激,看重的是平安健康、少病無災,遵循的是跟著感覺走。
二是不相信人世間有真理。這些人是對真理有抵觸和偏見的人,把真理和大道理劃等號,以為真理都是勸人向上、向善、向美的心靈雞湯,都是勸人忍耐和吃虧的道德說教。
三是不明白人世間的真理是什么樣。這些人是目光過于短淺、智識有些不夠的人,以為真理不過就是那些教人如何賺錢、如何辦事、如何化解難題的辦法。
四是不懂得人世間的真理有什么用。這些人是沒有安放靈魂、提升境界的追求的人,因而也享受不到那種“攀登于真理的高峰之上而俯視塵世中的種種謬誤與迷障、煙霧和曲折” 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