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什么日子
起床:7點
就寢:21點
天氣:微陰稍晴
心情:平靜
紀念日:叫我起床的不是鬧鐘是夢想
年度目標及關鍵點:安康快樂
本月重要成果:健康歡顏
開卷有益-學習/讀書
古代7首禪意詩
第一首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神秀大師《修行偈頌》
神秀是北宗禪的創始人。他將人的身心比做菩提樹與明鏡臺。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也本來清凈。只是由于執著,生起了相對間識,以致于經常為塵垢所染。
因此,要保持心的澄明清凈,就必須“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即通過堅韌不撥的修習,才能漸次領悟到佛理而成為佛。
第二首: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別業》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水窮處」指的是什么?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見了。登山者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云朵涌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云,云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
第三首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慧開禪師《頌平常心是道》
這幾句詩有著高山流水的味道,天生有些人一看就能明白。禪宗講究頓悟,這首詩在某種程度上也給未開悟者呈現了以手指月的姿勢。閑事,也即煩心之事。關鍵在于是否能在任何環境中都找到通往風花雪月的境界之路。
若心境豁達,淡定從容,不為瑣事所擾,
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時節。
第四首: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依然一笑作春溫。
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既然人人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
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度。
第五首:
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
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妙色王求法偈》
大多數的男男女女,世間糾葛,總難離愛恨二字。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講的是佛道修行,講的是人的七情六欲,貪嗔癡念。佛教修行更多的講究反查自身,通過禪達到悟的境界。
第六首: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飲酒·其五》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種意境更是每一個現代人畢生追求但卻永遠無法達到。
其實,有時候,我們應該讓我們收攏身心,遠離一些名利、物質、世俗的追求,心情自然會變得寧靜起來,漸漸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將會更加真率,更為自然!
第七首:
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唐伯虎《桃花庵歌》節選
“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閑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松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