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本科是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后先在培訓機構做了4年對外漢語老師。
由于機構倒閉,誤打誤撞的進入了一家汽車零部件廠成為了一名質量部助理,一干就是5年多,真的“從一個”小助理“變成了”老助理“,有主觀客觀的原因,我錯失了轉崗機會。
想一想我近十年的工作經歷,到如今,除了助理,我還能做些什么?
這五年經歷,讓我自己認識到我自己不適合做助理工作,或者人力的工作,因為我對于人際關系類不是很擅長,又不喜歡做雜事。
我明白自己當年犯的錯: 我當初壓根就不應該來到一個工廠當什么助理。
一是自己對于這種工廠類的工作,著實提不起興趣,沒有興趣的原因是對產品不了解,不懂。當然自己也是懶,不愿意學習。
二是自己放棄了本專業,現在覺得非常遺憾。
三是自己沒有決斷能力,遇事總是反反復復,優柔寡斷。成為了我成長的阻力。
所以,現在我非常困惑,已經35歲了,還是在助理這個崗位上晃蕩著。
目前,我的領導說先讓我學一些質量工程師相關的知識,但是也沒有明確告訴我什么時候能給我轉崗。
現在的我,真是覺得前途迷茫,我不想做這個助理的工作,但是又找不到合適的崗位。我接下來該何去何從?
“
細細君說: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做,就對了。
我猜你內心還是很想做回對外漢語老師的。理解你可能會介意自己的年齡和過去5年的無成就助理工作,不過如果你沒有經濟壓力的話,我覺得這些都不成問題。
細細君覺得:既然助理也是基礎崗位,不如重新找到一份對外漢語老師的工作。務必把自己當成一個初出來工作的新人,謙虛地學習,滿懷熱情地去做,一定不能懶,保持專注。相信不出一年,目前的問題都會慢慢消散的。
空有改變的想法,卻沒有改變的行動,當然就會迷茫。
”
工作上要有建樹,要從三個方面去考量
1 . 興趣:你對自己的工作感興趣嗎?
細細君常年畫畫,創作的畫曾拿過多次校內的獎項,很多朋友說畫的很有創意,大家都跟我表示說:你在畫畫上有天賦。
其實,與其說天賦,不如說熱愛。
有多愛畫畫這件事呢?愛到為了完成一個版畫,可以從早上7點到傍晚6點,一整天一直站著,全身上下哪哪都是星星點點的顏料痕跡,還不覺得臟,不覺得累,完全沉浸其中。吃貨如我,甚至還忘了吃飯的時間。
興趣是職業最好的敲門磚。不感興趣的工作不要去做,如果選擇做了,請用各種姿勢發現這份工作中的吸引力。
只有對工作保持興趣,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工作也才會回饋給你對應的報酬和滿足感,進一步讓你對工作保持熱情。
長此以往,工作才能有成效。
2 . 專長:大學專業就是你的專長了嗎?
別混淆文憑上的專業和實際的專長。
細細君大學時候的法語教授,是法語教學的王牌,在專業上沒的說。而她的丈夫是當地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總,同樣事業有成。
偶然的一次機會,大家發現她丈夫竟然是她讀法語系時候的同班同學。同樣的專業畢業,卻因為專長不同,走出了不一樣的職業道路。
同樣是讀漢語言文學,有的人寫出長篇暢銷小說成了作家,有的人繼續鉆研做了大學的教授持續語言文學研究,也有的人發現自己長處在他方改了行,然而有的人僅僅是從漢語言文學畢業而已。
不看專業而看專長,發現你真正擅長的方面,去做就對了。別管那是不是你的專業。職場最終拼的不是文憑,而是你真正的實力。
3 . 決定:快速做決定有多重要?
細細君無數次聽到家中一個長輩的長吁短嘆:
文革期間知識青年被迫上山下鄉,沒條件看書學習。不想77年就恢復了高考,覺得心里沒底下不了決心去考。接下來好多年的升職機會都因為自己的高中文憑而不了了之。
之后成家參加了體制內的工作,又遇上改革開放,想要下海做生意,卻又考慮到各種風險,確實沒能下決心辭工。于是眼看著很多同齡人都賺到了第一桶金,自己則成功錯過開放初期的賺錢黃金期。
后面孩子10歲那一年,自己接到一份來自高校的邀約,請他去做教授,工資能翻幾番,唯獨因為離家遠,仍然下不了決心。于是一輩子拿著體制內的死工資干到了退休。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做決定很大程度也是這樣的。
快點決定做,一旦不對趕緊調整。不要在“做決定”上左思右想作死地考慮,否則你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錯過好機會,就此庸庸碌碌過一生。
其實普通人也沒什么不好,很多時候做不下決定是因為你本身就是個不愛冒險的人,錯過風口也是必然的。接受這點就好。
不論世界多么物欲橫流,淡泊名利只求心安,也是一種態度。
不過細細君更希望自己能當機立斷,快一點賺錢。畢竟不知道生活的考驗何時會來,希望在它來臨的時候,我有能力應對,不至于過分狼狽。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