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在網上刷到《只此青綠》的介紹,有了沖動去影院一觀,查了一下,午間一點鐘有檔期,go!
以前對《千里江山圖》有所耳聞,千年一卷,炫麗的色彩有很高的辯識度,一眼難忘!只是對《只此青綠》的舞蹈提不起喜歡的勁,雖說顏色造型都仿畫的形與色,但我覺得那個青綠腰擬山的動作很尬,讓這支舞代表這幅畫過于牽強。
而這次以電影手法拍出來的《只此青綠》讓人眼前一亮,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每一幀畫面都很唯美,全部的演員都是專業舞者,全然用肢體語言傳達情緒與想法,影片沒有語言對話,只以傳統音樂作背景,我佩服制作人員的用心,確實在豐富的內涵面前,語言的描述過于蒼白與片面,讓觀者用心去觸碰與對話,會產生更深層的體驗!
故事以2017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展出《千里江山圖》為起點,當工作人員緩緩打開這幅畫卷時,被那封存千年卻依然鮮活艷麗的畫面震懾到了,驚嘆與疑問都會涌上心頭——作者何人?生于何時,有何經歷?畫為何能歷久彌新……而一切也只能回到畫中去尋找答案!當這一幅長達11.9米的畫卷展開,在左側的文字里,赫然題著“希孟年十八作”!十八歲的少年啊,是什么樣的啟發與沉浸,讓你能畫下這一卷曠世奇作!后世的君王名家,都紛紛在畫上蓋章表示已閱,而獨缺你自己的那一枚名章!
成就這一畫作的所有因素隨之被一一拆解:篆刻,織絹,采礦,制筆,作墨!每個場景都如詩如畫地唯美,每個技藝都是匠人不忘初心苦苦地堅守,是所有人的心血,共同托起天才少年造夢的羽翼,盡情描繪他心中的山水,而后能存世千年,與我們共享!
而少年希孟在翰林學畫的日子,讓我們窺探到北宋時代的生活美學,四般雅事:焚香,掛畫,點茶,插花,都是風流少年的必修課;畫面中也不缺四藝的展示:琴棋書畫,雅致的生活本質是內心的豐盛!這也是我極為喜歡的生活方式,所以會被電影深深吸引。
這是一部藝術含量極高的作品,值得到影院享受更好的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