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著熱點,到影院去看了一場IMAX效果的電影《流浪地球》。
我從小就喜歡科幻,先是愛上《奧秘》雜志,再愛上科幻電影、科幻文學作品。科幻的世界里,充滿著科學和想象的光輝,那是個我所不能及的世界。我相信這個宇宙中,我們并不孤獨;既然我們可以存在,一定有其他象我們一樣智慧的物種存在。至于,那種智慧的物種是什么,長什么樣,就全憑我們想象了。這個星空太大,我們肉眼所見的,只是星星月亮太陽,而其他呢?在我們的夢里,我們的想象空間里。
一切都是未知數。
而科學,卻可能將這一切變成已知。通過推演、科學計算、判斷,未知的東西都可能在某一天得到解釋。只是時間問題。
電影很好看,加上IMAX4D效果,就如身臨其境。安排緊湊,全程無尿點。結束的時候,感覺時間如此之快。
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的命運,在于我們的選擇。在現實社會中,我們常常會說隨著成熟長大,我們在隨波逐流,我們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我們的一切都是被動著選擇,好象我們失去了主動權。
絕對不是這樣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們的老祖宗早說出“人定勝天”的哲言。沒有什么事情是隨隨便便發生的,有因即有果,因果存在,我們遇到的一切都是我們的選擇,不管是發自內心,還是外部因素,我們的命運走向,其實還是牢牢把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我們走上了哪一條路,我們做出了什么樣的決定,每一件小事,大事,每一次的決定,都可能改變我們前方的旅程。每一個細微的變化,累積起來,有可能會成為數十年后的劇變。所以我相信,我們的命運,是我們的個人選擇。
【如果你知道這是一場不能回頭的征程,你還會去嗎?】
劉培強不知道這是不能回頭的征程。他以為十七年后,他可以輕松返回地球,和自己的兒子團聚。他牽掛的重點,是兒子。他選擇加入領航者,是為了給兒子一個生存的希望和機會。恐怕在加入之前,他并沒有把自己放在多么偉大、多么高尚的角度,因為每一個人都是有私心的,為著自己的小家,去奉獻那個大家,而最終的目的,是讓自己的小家能夠延續,讓自己的家人能夠生存。我們每一個人,在這樣的機會面前,都會做一番衡量。而這個選擇,是值得的。奉獻十七年,回家團聚。還是值得的。為此,劉培強走上了這條永遠不能回頭的征程。他不知道,空間站還背負著另一個特別的使命,帶著人類的火種延續,而這個火種,和他的家人,和他自己的兒子,無關。
當知道真相的那一刻,他不能接受這樣的安排。他不能接受沒有他兒子生存可能的這種安排。很正常。這是一個父親的正常反應。但是對于人類來說,這是必須的。必須要放棄小家,選擇更多的生存可能。這個火種計劃,攜帶了能夠讓人類延續的種子。只是不包括劉培強的兒子。劉培強憤怒了,對這一切,他表現出極大的憤怒,而同行者,沒有這樣的反應。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父親,他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家,他才選擇了領航者,才選擇了遠離。當現實和他的理想背道而弛時,他用極端的舉動,來試圖改變這一切。
機器人莫斯說,人要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其實,我感覺應該是,試圖讓中國人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因為在中國人的內心,家的這種情懷應該是比西方世界更凝重的。中國的家,中國的人,中國的社會,無一不是在感情中延續著,這種感情,是一種特別的存在,是一種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存在。所以我想,如果劉培強知道這場征程不能回頭,很可能他不會選擇加入領航者,他作為一個父親,很可能選擇陪在自己的家人身邊,陪伴家人去共同度過哪怕是極為短暫或未知的日子。
【在愛人和孩子之間,你選擇哪一個?】
影片的開始,是唯美的畫面,看似平靜,卻暗流涌動。劉培強選擇加入領航者,而這一選擇,將給他的兒子進入地下城的機會。他的兒子劉啟,只能有一個監護人跟著進入地下城。進入地下城,在當時,就意味著生存,意味著可以活下去。劉啟的母親,也就是劉培強的妻子,身患重疾,而劉啟的姥爺,身體康健;在只能有一個監護人陪同的前提下,劉培強選擇放棄妻子,選擇讓身體康健的姥爺成為劉啟的唯一監護人。劉培強在生存面前,選擇了孩子。放棄了愛人。而這個選擇,也讓后來慢慢長大的劉啟記恨了他一輩子,直到劉培強面臨最終的死亡時,劉啟才重新原諒了自己的父親。
有哪一個孩子不愛自己的母親?如果知道自己母親的死亡是出于父親的選擇,有哪一個孩子不會恨父親?世上只有媽媽好。
每一個孩子對于母親的愛,是難以描述和難以形容的。失去了母親,劉啟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即使還有姥爺和父親,但那些,恐怕也難以彌補一個母親能帶給孩子的情感和關懷。孩子是從母親的子宮里孕育的,孩子先天對母親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有難以割舍的愛。而母親死了。劉啟無法接受自己父親的選擇,他不能理解,也不愿理解。對于生死的選擇,他只能接受自己內心呼喚的東西。
可是劉培強,選擇的是希望。
他無法選擇重疾的妻子了,優勝劣汰,人類生存之本能,也是生物生存之本能。在面臨整個世界生死存亡的時候,他選擇了下一代,這也是本能的選擇。因為下一代,就是希望。因為健康,就預示著能活得更好。而如果你面臨這樣的選擇,你會怎么辦?
【在生命的長度和生命的質量之間,你選擇哪一個?】
姥爺的一生,先是失去了女兒,再撿回了一個女兒。他也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父親,對女兒有特別深厚的愛。
他在劉培強的選擇面前,選擇了默許。他默許放棄治療自己的女兒,是因為,要選擇女兒的孩子。他愛女兒,也愛外孫,外孫是女兒的心頭肉,他只能作這樣的選擇。
但他撿回了一個女兒,那孩子很小,他把她撫養大,在他的心里,那女孩子就是女兒的重生。他冒著生命危險去接劉啟和朵朵,又冒著生命危險參加救援,最后,在那幢大樓里,他實在無力支撐了,氧氣已經不足支撐他逃離,他把頭盔拿下,安穩的坐在沙發里,看向那外面的世界,他的理想世界。他不想在頭盔里呼吸了,即使馬上面臨死亡,他惦記著自己生活的原來的世界,他放棄了多活一秒,而選擇了與這個世界共存,瞬息間的冷度將姥爺凍結,那一刻,我卻感覺他的內心充滿了幸福...
劇終留下了懸念,地球暫時脫離了木星引力的危險,但將流浪到何方,卻是一個未知數。
暫時的幸福也是幸福...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知足常樂觀,我們的中庸之道。
我的孩子觀影過后說,我再也不想看這樣可怕的電影了,我只想要現在無知的幸福。
嗯?做一頭快樂的豬,還是做一個深刻的思想者,這是個問題。
你作何選擇?
不管明天如何,今日且祝福情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