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們一起坐在海邊看天。
還以為那就是最最遙遠。
卻不知道你就要去向那里,
更不知道你一去不還。
今天,還不知道啊,你和思念哪個更遠。
明天,更不知道啊,我們要帶著家園飛向誰邊。
這是電影2019科幻大作《流浪地球》的主題曲《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流浪藍天,劃過天際。
流浪,帶著地球,啟程漂泊。
帶著地球,亦或者可以說是跟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的時代開啟于太陽急速衰老膨脹、毀滅在即,短時間內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全人類面臨一場地球被吞噬,文明徹底被摧毀的終極浩劫,滅頂災難將至,人類何去何從?
與以往科幻巨制的解決方案不同,這一次不再有超級英雄一己之力拯救世界,也不再是少數人打造“諾亞方舟”的生死大逃亡。太陽的衰竭最終將以氦閃的方式覆滅整個地球,賴以生存的世界連同承載希望的彼岸一并墜入深淵,進入永夜。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行星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打造成為一艘移民方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
電影中,航天員劉培強(吳京飾)在送別了病種妻子后,將岳父韓子昂和四歲的兒子劉啟送入地下城,前往國際空間站,肩負起流浪地球領航者的重任。
轉眼劉啟(屈楚蕭飾)長大,他帶著妹妹朵朵(趙今麥飾)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吳孟達飾)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
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颶風大營救,連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加入,護送維持行星發動機運轉的能源——火石。
期間,在運送火石的過程中劉啟一行遭遇了地震、杭州地下城熔巖侵入等諸多意外事件,隨著外公的意外身亡,幼年失去母親的劉啟再度陷入生離死別的痛苦中。
在地球運行到木星軌道附近時,由于木星強大的引力,地球逐漸被木星引力所吸引,一段時間過后將被木星所俘獲,永遠葬身于木星的洶涌波濤中!于此同時,身為領航員震驚的劉培強發現他所在的領航飛船正偏離地球,獨自駛往半人馬座。
劉培強意識到這是流浪地球計劃執行者飛船控制系統莫斯的一場陰謀,隨后他強行脫離休眠指令,和他的飛行員同伴出倉制止飛船的航向偏離。
在于流浪地球計劃最高指揮中樞聯合政府確認后,劉培強得知,地球撞擊木星已無可挽回,聯合政府已下令飛船偏離地球,放棄護航地球的使命,攜帶人類文明資源庫獨自前往新家園,劉培強陷入沉思,服從了聯合政府的命令。
隨后,地球上的所有人都通過廣播獲得了這一絕望的消息,地球即將在37小時候撞上木星!一切都完了,此時,所有的救援隊都停止救援,在此后如沙漏般倒數的時間里,與自己的家人團聚、默數時間的流逝,靜待死亡的到來。
而劉啟和妹妹韓朵朵所在的救援隊沒有放棄,劉啟站在鋪滿整個天幕的木星天空下,看著木星上洶涌奔騰的氣態狂流,一籌莫展。這個從小遠離父親的孩子,猛然間想到兒時和父親一起拿天文望遠鏡觀測木星時的情景:“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含有大量的氫氣”,父親的話讓他茅塞頓開,對,點燃木星!!!哪怕地球和木星同歸于盡也好過坐以待斃。
這一冒險經過艱難的實施,地球的氧氣正被木星不斷的抽離。同時,越來越多的救援隊也備受鼓舞,加入其中,但當火石投入到行星發動機后,發動機的熱量卻在離火星5000公里處停留下來,無法點燃木星。在這個緊要關頭,父親劉培強獲悉了地球上兒子劉啟的驚天計劃,最終駕駛飛船及30萬噸燃料沖向木星,終于點燃了木星,地球由此與木星擦肩而過。
望著木星上閃耀如新星爆發的光波,劉啟終于看到了他的父親。
地球也踏上了持續2500年的漫長宇宙之旅。
“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當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家園便是我們每個人的暗夜燈塔。當家園盡毀,唯有心中不滅的希望,才能重新建起新的家園。
相比于《流浪地球》小說版,電影在內容、主線人物、情節方面有著巨大的差異,這部不到2萬字的短片小說,描繪了一幅宏大壯麗的末世逃亡畫卷,史詩般遼闊蒼涼的開啟了人類文明流浪漂泊的重生之旅,與之相承的是,電影《流浪地球》在精神層面很好的展現了作品的內核,中國人固有的家國情懷、故土觀念、家庭溫情在宇宙巨變的驚濤中依然熠熠生輝,流浪遷徙的風塵依然無法掩蓋重生希望的卓卓光熱,哪怕流浪的是地球。
在《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中,人類的歷史在不再受地域、民族、人種、文化、空間的局限,也突破了人文、藝術、哲學、宗教的范疇,繼而升格擴展為宇宙人類重生的歷史征程,前太陽時代已經遠去,后太陽時代,人類將經歷“剎車時代、逃逸時代、流浪時代(加速)流浪時代(減速)、新太陽時代”,最終奔向新的未來。
“關于希望,我們必須抱有,哪怕希望并非真的存在,哪怕我們只是宇宙的囚徒,但不管怎樣我們都要做高貴的人,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和寶石,不管活多長,我們都要擁有它。”電影《流浪地球》將國人的故土情懷融入到冰冷堅硬的末世現實中,為全人類的命運做出了驚世駭俗的解答:帶著地球,去流浪。故土在,家園就在,只要希望尚存,未來終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