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這篇影評前,我去查了查與印度有關的資料。
在百度里搜索「印度女性」跳出來的關鍵詞「印度女性地位」「印度女性的悲慘生活」。
在知乎里搜索與印度現狀有關的貼子,大部分都是形容女性的地位低下,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
還有更多形容印度不好的貼子,包括國外女游客在印度旅行受到性侵的文章,讓我對這個國家產生了一種避而遠之的心理,如果選擇去旅行,印度目前不會在我的考慮范圍之內。
當然,這里面,也許有一些并不完全是事實的真相,我沒有親眼見過,我不了解印度這個國家,也就不去評判這個國家的好與壞。
那么,為什么我要在寫之前先去查與印度有關的資料呢?
因為這部電影,如果你脫離了整個國家的環境去看,會挑出一些可以反駁的理由,但是放在印度這個國家去看,所有的一切都能合理成立。
所以,我想談談對于電影里反射出來的關于人性、關于父愛、關于夢想、關于榮譽的感受。
?
《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上映的整體口碑炸裂,評分很高,可是也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出現。
有人說,這部電影就是直男癌的寫照,充滿著男權和父權,一個自私的父親非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加在女兒身上。
坦白說,我在看第一遍時,在只看了開頭那幾十分鐘,在看到爸爸一心想要生兒子,最終卻一直沒有達成心愿的失望情緒時,我是有感覺得到印度男人地位和女人地位的差別的。那種感覺就是,生了女兒就等于是“無用”,只有男孩才有希望,因為只有兒子才能為他實現夢想。
但是,電影里是在宣揚這種精神嗎?
顯然不是,這只是在交待當時的社會現狀。
然后是,在爸爸幾乎要放棄夢想時,突然發現女兒也可以完成他的夢想后,開始使勁的狂虐兩位女兒,對她們開始魔鬼般的訓練時,這時候的心情,在電影里的插曲歌詞里已經描寫的很貼切了。(以下是歌詞節選)
爸爸您對我們太殘酷 / 我們快要累死了 / 請您仁慈一些我們還是孩子 / 這么多的規矩 / 這么多的戒律 / 我們寧愿去死 / 我們失去了整個童年 / 就像花園失去了所有花朵 / 想知道我們會怎樣反抗嗎 / 每日每夜我們都以淚洗面 / 而你依然不滿意 / 哦獨裁者 / 我們是你的犧牲品 / 你是不是覺得我們已經無可救藥 / 你才最無可救藥 / 你才最無可救藥爸爸 / 電影里的大反派都沒你這么壞
當時,我聽著歌曲是歡快的,心里卻也是像歌詞里寫的一樣,覺得這個爸爸是不是太冷酷無情了一點。
如果只看初淺的表面,會覺得這個爸爸是有點自私的,憑什么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就犧牲掉女兒們的童年,讓她們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思想只停留在這個淺顯得表面,那么就和那些對這部電影打低分的人想法是一樣的。
?
我們換個思維來看電影想表達的。
他真的是一位冷酷無情又自私的爸爸嗎?
他為什么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夢想?夢想是什么?這個夢想到底是有多難完成?
爸爸愛他的女兒嗎?究竟什么樣的愛才是愛自己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我通過梳理這部電影找到了答案。
這部電影,我看了二遍,有幾個場景每次看到都讓我熱淚盈眶。
第一個場景是:爸爸要剪掉女兒的頭發,女兒懇求爸爸的時候。
第二個場景是:女兒們自己醒悟,開始刻苦訓練,參加第一場比賽贏得掌聲時。
第三個場景是:姐姐因為自我放松,在國際大賽上節節敗退,已經要失去自信,在妹妹的鼓勵下給爸爸 打電話。電話的兩端,姐姐傷心又抱歉的痛哭,爸爸的眼眶里都是淚水,表情里寫滿了心疼。
?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性格以及對于未來的方向,都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小時候,小孩子是沒有絕對的自主權的,每個小孩都是一張白紙,父母教會我們什么,父母是什么樣性格的人,小孩子都會受到影響。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在倡導對于小孩的教育要民主,要自由,要讓小孩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要讓小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這個真的在社會上行得通嗎?
如果這個行得通,那么,就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小孩從幼兒園開始,送孩子去學習舞蹈、畫畫、英文、鋼琴,去進行各種特長的培養。
在孩子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就進行了一系列規劃,業余時間上各種補習班。
我身邊的家長幾乎每一個,每一個,沒有例外,都是這樣對孩子的未來進行規劃的,包括我自己。
這個時候的小孩,有權力說「不」嗎?
當然有權利,但是有用嗎?
是人,都會有惰性,都會想待在舒適區,孩子也不例外。
可是,在如今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里,如果你真的是從小,什么都沒有去學習,只是傻傻的玩,放任自由的玩,是舒服了,是自由成長了,等到你長大了,走進社會時,別人會的,你都不會,別人聊天你聽不懂,除了自由奔放的性格以外,你還有什么?你完全沒有任何優勢。
這個社會是殘酷的,是現實的,什么都不會的人,也沒有人會愿意和你玩的,你不優秀,沒有人會愿意和你玩的。
這個殘酷不僅體現在社會上,連在剛上小學的孩子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身邊就有朋友告訴過我,她的小孩才上一年級,因為成績總是在前幾名,所以在班上很自信,但是有一些小孩因為成績不好,班級里都沒有人愿意和這些成績不好的小孩玩。
你別說大家太現實,這就是事實。
那么,這樣的事實,放在電影里面,放在印度的這個大環境里面去看。
就能理解,為什么爸爸要去剪掉女兒的頭發。
剪頭發這個行為,是為了讓女兒斷絕幻想,不要為別的事情分心,全心投入在訓練中。
因為你只有先去掉雜念,一心朝著目標前面,才能向勝利的頂端靠近。
?
在最初,大家的固有觀念里,摔跤是男人的運動,女人怎么可能去摔跤。
可是爸爸在通過看到女兒把欺負自己的男孩打得鼻青臉腫時,看到了希望。
誰說,只有男人才能拿金牌,拿金牌,男女都行。
媽媽說,如果受傷了怎么辦?
爸爸說,那就治好她們。
爸爸這個角色,從開始對于沒有生男孩是有失落感的,到后面,對自己的女兒充滿了信心,始終相信自己的女兒能行,在印度這個重男輕女的國家體制下,沒有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而是覺得男女都一樣。這樣的爸爸,難道不令人敬佩嗎?
所以,有一個這樣的爸爸,讓女兒那個早早就要嫁給自己不知道丈夫是誰的朋友羨慕。
如果不是這個朋友的一句話,兩個女兒還是不會體諒爸爸的用心良苦的。
如果沒有學摔跤,最后的結果也許就是和朋友一樣,每天干干家務活,到了年紀被嫁給一個不喜歡的陌生男人,再繼續為另一個家庭重復著大多數女人的命運。可能你也會想,為什么一定要摔跤才能改變命運,不能學別的什么嗎?但是你想想,爸爸的家庭環境也并不好,摔跤是他的強項,他能給予女兒的就是他能給的最好的。
如果,你在印度這樣的國家,有兩條路讓你去選。
一個是為國家拿金牌,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可以影響一些人的思想,改變這個國家女性的命運。但是,你會因此付出比常人辛苦很多的代價。
一個是什么也不做,按著固有的女人該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思維去活。你不會那么辛苦也許也會很辛苦,這完全取決于你家庭條件的好與壞。
那么,你走哪條路?
姐妹倆,選了第一條路,所以,最后贏得是她們。
?
爸爸已經是全國冠軍了,卻還有一個夢想,為這個國家拿金牌,這是他個人的夢想也是為了這個國家完成夢想。
這個夢想有些艱難。
難的原因在于,國家并沒有重視。
爸爸在剛拿到全國冠軍時,因為家庭窮困,最終放棄了夢想。
當時爸爸的父親曾說過一句話「得不到國家的支持,又能走多遠呢」
但是這個夢想一直壓在爸爸的心里,他想實現它。
爸爸為了讓女兒能有一塊專業的地墊而申請訓練資金時被拒絕,當時說了一句話「印度之所以贏不了獎牌,就是有你這樣不作為的官僚」
大環境這么的堅難,爸爸放棄了嗎?
并沒有。
這也是電影傳遞的思想,有困難去解決它而不是放棄它。
姐妹倆分別取得全國冠軍時,以為爸爸會很開心,以為實現了爸爸的夢想。
爸爸說「當你為我們國家而不是為你自己贏得金牌時,才是我夢想實現的時候」
這個夢想,偉不偉大?很偉大。
你、我,有沒有一刻是想到為國家做些什么?并真的付出了行動的。
我沒有做到,所以能做到的人,我報以敬佩之心。
這也是阿米爾.汗這個印度的演員值得讓人尊敬的地方。
他拍的這部電影,實際上也是為印度這個國家做著一些改變。
就算,我對印度這個國家不熟悉,沒有什么好與壞的特別印像,因為這個演員,也會對印度增加一些好感。
也會感慨和盼望著,我們中國,什么時候能出一個這樣的好演員。
?
如果你有小孩,你會無條件的相信自己的小孩嗎?你會一直支持你的小孩,給他(她)信心嗎?還是說,有些時候,你覺得自己的小孩就是不如別人家的小孩。
作為兒女,你會不會希望自己的父母,無論在自己成功或者失敗時都支持自己,給自己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呢。
電影里的爸爸,就是那種,對自己女兒無比自信,任何時候,都相信自己女兒能行的人。
女兒因為拿到了全國冠軍,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一向氣場強大,不服輸的爸爸,為了讓女兒得到好的學習,低聲下氣的拜托著教練好好指導自己的女兒。
可是女兒卻迷信著新教練的花哨技巧,并被虛無的虛榮感包圍,開始瞧不上爸爸的以前舊方法,慢慢開始降低自己的要求,自我放松,在國際比賽上最開始輸掉的時候,爸爸都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女兒的能力。而是幫助女兒去分析失敗的原因,克服它,戰勝它。
這就是滿滿正能量的典范。
反觀那位國家教練,才真的是只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
對于失敗,只會虛假的無力的安慰,說些「有的人本來就沒有拿冠軍的命」 「你能拿個銅牌就不錯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不關我事的態度。
自信,這個詞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很重要。
如果你想讓一個人成功,首先要建立他的自信心。
如果你想讓一個人失敗,就去摧毀他的自信心。
大女兒在比賽時,爸爸一直傳遞給她的信息就是,你能行,你還沒有輸呢。
特別是在最后一場比賽中,女兒問爸爸,有什么策略時。
爸爸說「策略只有一個,讓人們記住你。拿了金牌才會不被遺忘,給人們希望」
這個希望,也是印度女性的希望。
「是那些被認為不如男孩的女孩們、那些被迫做繁瑣家務的女孩們、那些被嫁出去生兒育女的女孩們們的希望,明天你不僅跟澳洲選手比賽,還是跟這些輕視女子的人比賽!」
?
最后,阿米爾.汗這位演員我只能用大寫的「帥」字來形容。
他是印度“國寶級”人物,寶萊塢的“全能”演員。
今年已經52歲。
52歲的人,可以為了拍一部電影把自己增肥了56斤,然后再花五個月時間成功減肥50斤。
普通人能做到嗎?
如果能做到的普通人最后肯定也能成為勵志的典范,也會成為新一代網紅。
所以,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成功,都是需要付出辛苦的代價的。
yamei
2017.5.22 ?day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