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搞戀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我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將來能有一天,我會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礙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干別的,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到可笑的地步。她們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么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
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說出這段話的時候,我再認同不過了。但隨著這本書的內容逐漸被吸收進大腦之后,我對這段話又產生了些許懷疑和不完全贊同的觀點。整部書閱讀下來,主人公對人生很多的看法,基本上與我當下的價值觀人生觀相吻合,但我很清楚地明白,認同不等于就有足夠的勇氣去行動,就可以完全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在四十幾歲的年紀放棄所擁有的一切:完整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業以及舒適寬敞的房子,只為心中沒有完成的夢想----畫畫(對美的追求)。起碼現在我還沒有為了心中的月亮,放棄對六便士的追尋,但我渴望最終能夠坦然并快樂的抬頭看看那輪溫柔的明月。
02
這本書中描述的大部分女人都是不堪的,她們將愛情、家庭、金錢、權利當作是人生中唯一追求向往的事物。不管是斯特里克蘭太太,麥克安德魯太太還是后來的羅納德遜太太,在作者筆下,她們都是將自己嫁與有權有勢的丈夫視為一生中最引以為豪的事情,甚至提起那些曾做過的自食其力的工作都要盡量掩飾,刻意忘記,好像多么得不光彩似的,相反,竟由衷地認為真正體面的女人應該靠別人來養活。
作者在文章最初描述最多的女性人物便是斯特里克蘭太太
“斯特里克蘭太太的話并不多,但她有種令人愉快的本事,就是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對話中來;遇到冷場的時候,她總能找到合適的話題讓大家繼續聊下去。”
“她并不排斥這些作家游戲人生的態度,但根本沒想過要依照他們的標準來調整自己的行為。這些人離奇的道德觀念,連同他們的怪異的裝束和荒誕的謬論,都讓她感到非常有趣,但對她為人處世的信念卻沒有絲毫的影響。”
“斯特里克蘭太太天生很有同情心,饋贈同情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本領,但經常遭到那些知道自己擁有這種本領的人濫用:他們要是發現朋友遇到倒霉的事,就會迫不及待地猛撲上去施展渾身解數,這種勁頭實在是有點像食尸鬼。”
斯特里克蘭太太在“我”的最初印象里,是一位待人寬厚,處理人際關系游刃有余,舉手投足端莊典雅,將丈夫孩子家庭照顧得井井有條,深受大家敬重愛戴、賢良淑德的女人。直到后來遇到斯特里克蘭離家出走,“我”親眼見到斯特里克蘭太太的所作所為以及親耳聽到的那些言語,加上在法國巴黎與斯特里克蘭見面,了解到他離家出走的真正原因后,“我”對斯特里克蘭太太的良好甚至完美印象發生了變化:
“斯特里克蘭太太到這個時候竟然還如此在意流言蜚語,這真是讓我渾身發涼,因為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在女人的生活中,別人的看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讓她們最深摯的感情也蒙上了不真誠的陰影。”
“我忍不住懷疑在她支離破碎的心里,除了夫妻反目造成的酸楚,是否也混雜著虛榮心受損帶來的痛苦----這種動機在年輕的我看來是很可恥的。那時候我尚未明白人性是多么的悖謬,我還不知道真摯誠懇底下也許埋藏著矯揉造作,高風亮潔背后可能隱藏著卑鄙無恥,也不知道無賴惡棍心里或許存留著良善之意。”
03
從作者對斯特里克蘭太太印象的變化,再回頭看看斯特里克蘭關于女人的評價,女人難道真的是除了談情說愛就不會干別的了嗎?難道所有的女人都是將愛情看得非常重要?其實不然,我想,那是因為斯特里克蘭沒有碰到一個懂他理解他的女人。又或者是在斯特里克蘭心里,和畫畫藝術相比,所有的女人都是不值一提,無足輕重的。
相比于斯特里克蘭生存的時代,如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不再追求男人的庇護,不需要男人來提供安全感,因為這些她們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當然,這應該感恩于時代的發展的以及對人類的逐漸包容和理解。雖然超群出眾的人物在其生涯中遇到某些令人感到驚奇或者神秘的事情,人們還是會極其貪婪地抓住不放,將其演繹成一段傳說,然后狂熱地深信不疑,但相比從前,人類文明也在不斷地進步,作為女性群體,在做一些特立獨行不被理解的事情時,還是會有一部分人站出來表示贊同和給予鼓勵肯定。
如果說男人可以放下愛情,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做更多別的事情,女人照樣可以。因為在我心里,的的確確就是這么想的。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
“在愛這種感情里,溫柔是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但無論對人還是對己,斯特里克蘭都不懂溫柔。愛需要有自甘示弱的姿態,有保護對方的愿望,有樂于奉獻的精神,有取悅別人的心理---總而言之,愛需要無私忘我,或者至少需要把自私隱藏得不露痕跡,而且愛也需要矜持。所有這些性格都是我在斯特里克蘭身上看不到的。愛是全心全意,只有全情投入才能成為合格的愛人;戀愛中的人頭腦再清楚也不會承認----盡管他可能心里也明白----他的愛終有一天會結束;愛需要山盟海誓,盡管知道一切無非是鏡花水月,但他迷戀這種海市蜃樓,而對現實視若無睹。愛使他變得更加高尚,也使他變得更加卑賤。他不再是他自己。他不再是一個人,而是變成了一樣東西、一件工具,用于追求某個他自己所不了解的目標。愛從來不缺乏多愁善感,而我認識的人當中,斯特里克蘭是最為鐵石心腸的人。我不相信他會承受那種患得患失的愛情折磨,他永遠不會忍受外來的約束。如果有什么東西阻礙了他心里那種令人難以理解的熱望,那種催促他走向某個連他自己也不知道的目標的熱望,我相信他會毫不猶豫地將這種東西從心里連根拔起,哪怕為此而弄得苦惱不堪、遍體鱗傷他也在所不惜。”
目前我對愛情的感受和理解還沒有像文中所描述的那樣具體深刻,但至少已經明白愛確實需要全心全意,需要你付出全部的精力心力,過程中不能有一絲的疏忽和懈怠,即便這樣,所期盼的美好愛情還未必落在我們的頭上。愛情確實會讓人患得患失,會讓你覺得不再是你自己,甚至遭受遍體鱗傷。你需要讓其他的事情為它做出妥協,做出讓步。所以,在還沒有等來最好的,理想中的愛情時,不妨先將其放一放,先去追求心中的其他目標和除了愛情以外的美好事物。畢竟生命苦短,不夠時間既談戀愛又搞藝術。
04
在快看完整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斯特里克蘭這種追求美的精神以及在物質生活和藝術之間最終選擇藝術的行為舉動,就好比是月亮和六便士,你要想擁有月亮,就需要放棄六便士,同樣,想獲得六便士的人生,注定要失去欣賞月亮的美好,即精神和物質兩者之間,終將不能同時享有。對于我們平常人來說,或許沒有斯特里克蘭那樣的藝術天賦,即便作品在生前被當成不忍直視的垃圾,終究還是成為了被后人爭先恐后地購買,價值連城的珍藏藝術品。我們沒有美術,音樂甚至表演等藝術方面的能力,難道就喪失了追求美擁有美的資格了嗎?
當我看到第五十四章的時候,我知道了答案:
“‘像你和斯特里克蘭這樣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到底有什么共同的追求呢?’我笑著問。‘美。’”
“‘我不是跟你說過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也是個藝術家。我自己內心也有那種激勵著他的欲望。但他表達那種欲望的方式是繪畫,而我的則是生活。”
每個人心中或者都有著不同的欲望,不同的追求,以及對美的不同定義,表達欲望的方式也是千差萬別,有的人是在愛情中追求,有的人是在工作金錢中追求,有的人是在權利權勢中追求,也有的人是在平凡的自我成長中追求。世上很少有人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但我追求的是生活的樸素和單純,我沒有什么野心,就算有點驕傲,也是因為想起了自己雙手創造的勞動成果。
“親愛的先生啊,俗話說,勞動是光榮的,人們常說這是句空話,但對我來說,這句話蘊含著很重要的意義。我確實是個幸福的人。”
嗯!我確實是個幸福的人。
你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