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嘀嗒嘀嗒”的秋雨,歡快地拍打在雨塔上。屋內,呈現出溫馨的一幕,老公正在拾掇女兒房間里書架上的書籍。
只見他把書架上那一層一層的書籍,先是一摞一摞地自書架上搬下來,放在地上,接著用雞毛撣子揮舞著撣落書架上的灰塵,又用濕、干毛巾擦拭一遍后。再把書籍整理成齊整一摞一摞之后,拿雞毛撣子再抖一抖,雙手捂緊兩頭往地上一瞌一頓,書籍立馬成整齊形狀了。
此前五點多時,我把給女兒洗曬好的被褥先給抻平整理好,再套上被罩。把床鋪收拾收拾,換上剛剛晾曬好的被單。接著把平時利用率很低的物品歸類規整好,放置該放的地方,一些其他的東西,依次放進儲藏室里。
女兒的衣服,前幾天我就趁難得的兩個好天氣已給晾曬好,并一一裝進了現有衣柜里。之后便發現,原有的衣柜已經滿足不了現實的需要了。所以,我就想給女兒再買倆新的衣柜來。這樣,衣服便可以裝得再多些。
面臨著的實際情況是,原有的衣柜空間小,撤走舊衣柜也難以容納下倆新衣柜來,意味著現有空間不能擱下新買的衣柜,將來。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我們好好地設計空間了。
之后,我在心里就默默地設計著,新柜子若是進屋后,空間怎樣利用最合適。幾天后,經過幾個環節,終于拍板定案,于是就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行動。
后來,老公我倆就抓著高高大大的空書架,把它上頭往外歪著傾斜后,緊抓中間邊棱處,一點一點地把女兒屋里靠東墻的圖書架給雙手抬起來,往北邊挪移,直到挪移到事先規劃量好的尺寸處。為的是在東墻書架的南面,騰出來大概可以放下上面帶有書柜的一個電腦桌的空間,好安放女兒的電腦桌。
緊接著,老公就將事先挪下來的書籍重新裝上書架。繼而就要挪西墻的電腦桌了。
原本靠西墻的電腦書桌放置那兒幾年了,好好的,動它干嘛?因為與女兒溝通后,想要把新衣柜放進來,就得調換家具或家電位置,給空間大動“手術”。得將女兒西墻邊原有的舊衣柜弄出去,再給她換倆新的衣柜來,要滿足實際需要。可是,舊衣柜挪走也不夠將來倆新衣柜的空間呀!所以,還需把靠西墻的電腦桌給挪移到東墻了。
如果不挪電腦桌和舊衣柜,新衣柜擱在東墻邊怎樣呢?
新的衣柜光厚度就有60公分,且是倆衣柜,若擱在東墻邊的話,它與寬寬的書架連在一起,占據空間不但太大,而且與書架厚度相比凸出來太多,也不和諧,書架與衣柜放置一起也根本不搭。倆衣柜若居于東墻凸出來的地方,與原有西邊的床之間的過道間距,越發窄了些。為著避免這諸多缺點,所以就設計把新柜子將來擱在靠西墻那兒,也就是放在電腦桌和舊有衣柜原來的位置最相宜。
如此一來,空間就顯得比較寬敞些。而且倆衣柜就會與北邊的床連成一個整體,不僅僅拿取衣服方便,衣柜也不顯得突兀了,中間通道也變得寬敞許多,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需要將西墻邊的電腦桌,挪移并擺放在東墻邊靠書架的南邊,且緊緊地依偎著書架。這樣,它們倆也形成一個整體。這個書桌的擺放方位,與鄰近西邊兒子的房間里的書桌方位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居于屋子的東南角。
另外,將來新衣柜過來后,就可以按照計劃,將其放置在挪走了的電腦桌和舊衣柜的那個位置啦。衣柜正好與東邊的書柜及電腦桌相互對稱,呼應。
看看幾天的醞釀設計成果,及已挪好的家具,我心里就覺得很是完美,這樣的設計安排非常令人滿意,女兒也一定也會喜歡的。
本來想給女兒一個驚喜的,后來想一想還是給女兒商量一下的,本著尊重她的原則。前幾天聊天時,就給女兒“劇透”一下準備給她添置新的衣柜。但屋里的其他物什調換位置等其他事項,并沒有完全的給透露過去。其目的就是想給女兒一個驚喜,想給女兒一個與原來不一樣的感受,在她回到家后。
想想做的這些,我的心里不免就激動起來。這樣以來,可是一舉兩得呀!
說實話,這樣的設計也是我最近這么多天以來,為女兒收拾打掃房間,晾曬,整理,拆洗,重整物品物什,在經歷這些過程之后,得出來的一個結論,也是清理舊物之后的一個設想。
起初,這樣的想法想要執行起來并不順利。本著這樣的設想,就與老公開始展開了討論,甚至是爭論。戰爭最終以我的勝利而結束,我說服了老公。
然后,就開始量書桌尺寸,看看書架騰挪后需要的距離,挪書桌。接著,量墻壁多寬,看看照著既有的墻面該買多高多寬的衣柜合適。中間因為調換家具位置有微小的分歧,我就讓了一步,認為老公說的也在理,就又修改了一次。
今天,在我的一再堅持催促下,我們才終于有了分工,有了行動上的協作。
我做好飯了,吃過飯我倆接著干活,直到收拾好一切瑣碎后,時間已指向深夜01:00點了。看著眼前的勞動成果,我們還是開心最多。真的,把女兒房間折騰好后,看起來比先前順眼了許多,也敞亮了許多,也印證了勞動創造了美和幸福。房間空間騰出來了,就差進新柜子了。
近兩天,雨水尤其厚愛本地,人到外邊趟著腳脖子深的水去買饅頭,不然我們就去家具店看看新柜子了。反正女兒房間放置新柜子的地方已經騰出來,這就離柜子進門不遠了呀!今天老公勞動得也實在,他的功勞不小,值得表揚,給他點個贊!
最近幾天我低頭干活兒有些多,比起平素。所以我的腰椎老是酸痛,就在兒子給買的按摩椅上按摩半個多小時后,才覺舒服些,此時我的腦海里仿佛已浮現出女兒的笑臉來,接著就又起勁兒地繼續干,直到干完為止。家務雖碎屑,也花費時間,卻像完成了大工程一樣,心里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不管女兒理解與否,作為父母算是為她又做點事吧。即使身體累點也覺充實,快樂。做事就憑能夠無愧于心,即使不用語言去表達,行動才是最有力的證明。我相信,懂事的女兒終歸會明白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每當兒女在外歷練,父母就生怕他們吃不好睡不香的受委屈,于是就瑣碎地不厭其煩地在他們出門前叮嚀再叮囑,分離后還要通過微信、電話反復叮囑,唯恐自己作為父母沒有盡職盡責,唯恐他們生活有啥閃失。
這次也如此,女兒一個假期的實習即將結束歸來,我就提前準備好她愛吃的食物,等她回來做給她吃。問她需不需要我替她購買高鐵票,再打聽她的歸期,然后就到高鐵站去接她。叮囑她外出戴口罩,帶酒精濕巾常擦手等等。
兒子年少獨立外出求學和工作,我也是時常反復強調生活及需要注意方面事項,他耐著性子聽我嘮叨,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
由此,我也聯想到了我的父親和母親。
我的父母已近古稀,可他們依然記得我的喜好,爸爸為能買到我喜歡吃的綠豆面丸子,便早早起床,不惜跑遍全城為我購買到。媽媽常常在高溫之下,一個人在廚房里站在灶前,汗流浹背任憑衣服常被汗水侵濕,直到諸多美食端上飯桌,愣是不讓兒女伸手做飯……
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父母對兒女的愛,令再多的言語頓感蒼白。
我相信,天下的父母心皆是相通的,父母都是期望能用自己的辛勞,換來孩子們的開心,舒心,幸福。在他們心里,就是累也值得,苦也無怨。我的父母心對兒女是如此,我們對自己的兒女心也是一樣:付出的再多也不嫌多,不畏多。
兒女是風箏,父母便是手中的那根牽著風箏的絲線,無論兒女將來長多大,飛多遠,永遠永遠都走不出父母的牽掛。
因為,兒行千里母擔憂。
天下父母心,濃濃兒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