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手機內存被占用太多,導致微信打開非常慢,于是便進行了一次清理。在清理過程中,我發現功能里有一項叫“標簽”,說實話,玩微信這么久了,還從來沒有關注過“標簽”這項功能。
所謂“標簽”,就是給微信里面的好友做一個分類,相當于QQ好友的分組。貼上標簽,是為了便于查找。微信也玩了快兩年了,陸陸續續也加了不少好友,從最初的幾十個好友發展到現在幾百個好友,貼上不同的標簽對其進行分類也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鄭重其事的開始了這一項工程。
第一個標簽,當然是家人了,這是最好分類的,因為不假思索,無需猶豫,血緣就放在那里,是至死也不會發生改變的穩固關系。這個標簽是貼的最快也最容易的。貼完了家人這個標簽之后,緊接著添加新的標簽,可是這時我卻犯了難,到底應該先貼哪一個呢?說句實在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真的不好下定論,尤其是朋友這層關系。
既然對朋友這層關系很難下一個確切的定義,這個標簽也不好貼得準確,那就先放一邊。第二個標簽就備注為同事好了,同事這一種關系,也是很好定義的,只要在同個單位一起共事的,不管關系親疏遠近,都稱之為“同事”。定義明確了,分類就變得簡單快捷,很快貼好了第二個標簽。
第三個標簽該如何下定義呢?老師或者同學?還是老師好了,畢竟加了微信的老師寥寥數人,很好歸類,沒幾秒鐘就完成了。接下來,怎么也該同學了,我們的大部分友情就是從同學開始的,人生中的初次社交也始于同學之間,也許這種關系會貫穿我們整個生命。
我發現,但凡與心靈無關緊要的關系都很好定義,因為不帶多少感情色彩,自然不會權衡考量太多,反而簡單直接。相應的,越是與心靈貼近的關系,一般都很難對其下一個準確的定論,那般細碎綿密,朦朧悠遠,像是一個謎語,需要花時間去解答。
本想專門來個諸如“好朋友”、“摯友”、“知己”之類的標簽,但想來想去,總覺不妥,該如何準確定義與朋友們之間的關系,真的很犯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除了親情之外,都是多變的,充滿了很多不確定。從前是朝夕相處的好朋友,現在卻是天各一方的陌生人。又或者,前一秒,還在把酒言歡,下一秒,卻已反目成仇。世間有百態,就會有萬象,實在是無常的很。
想到從前對QQ好友進行的各種分組,我將一部分關系不錯的,視為好朋友的同學單獨放在一組,有的還放進了“摯友”一組,可是時間卻證明給我看,我那青蔥歲月里的舉動,是多么的可笑。
當初的“摯友”、“知己”如今早已斷了聯系,那些我們曾無比珍視的關系,如今不過是一段褪色的回憶。一開始厭惡的關系,也許在某個不確定的后來,反而心生歡喜,漸漸茁壯起來,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當初愛的死去活來的戀人,在時間的洪流中,在緣分的使然下,最終不過落得個相忘于江湖,從此再無干系的結局。有多親密,就有多疏遠;有多熱烈,就有多冷漠。
很多人在成年之后,總會忍不住懷念年少時純純的友情、潔白的戀情,那樣的時光充滿了梔子的香氣,單純卻濃烈,綻放是最盛大的儀式,最深情的告白。
因為看慣了聚散離合,對于一段關系的界定漸漸小心謹慎起來,不敢過早的下定論,誰知道往后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呢?人生無常,世事難料,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充滿了變數,也是蓋棺方能定論啊!
最終我放棄了給這些走心的關系貼上具體的標簽,只是按照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不同階段對我的同學們做了分類。一旦摒除了個人情感,很多關系的界定只需要用一個簡單的公式,就可以迅速得到答案,省時又省力。
等貼完了這些熟識的標簽之后,剩下的好多微友都是不認識的,便沒有再做詳細分類。有重要的,自然就有不重要的。可是,真正重要的關系,豈止是一個簡單的標簽就能代表的呢!與冰冷的數據無關,與人為的定義無關,只與心靈有關,因為心會自動識別。
假如非要給一段段關系貼上一個標簽,也許你會失望,因為標簽是冰冷的、可是心靈卻是有溫度的。它會時不時的給出很多意料之外的答案,讓我們措手不及,并驚嘆于命運的起承轉合之玄妙。可是,明知如此,我們還是會忍不住做這件事不是嗎?